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農業部官員:糧價上漲將持續相當長時間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4-22 10:06:01  


  中評社香港4月22日電/農業部政策法規司司長張紅宇4月19日表示,中國糧價上漲是國內外多種因素交織在一起的結果,生物能源只是其中一個因素,漲價還要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漲價還要持續

  《21世紀經濟報道》報道,4月19日,包括農業部、世界銀行、中國科學院在內的衆多官員、專家在天津南開大學展開了一場關於中國農業發展的討論。這也是中國留美經濟學會2008年會的核心議題之一。

  作爲農業部官員,張紅宇對糧價的看法可能令很多城鎮消費者感到失望。國家統計局上周公布的今年一季度經濟數據也顯示,國內糧價近期處於高位運行階段。一季度,全國農産品生産價格同比上漲25.5%,其中小麥上漲8.7%,稻穀上漲3.5%,玉米上漲8.9%,豆類上漲36.5%。

  面對糧食價格的上漲,一種普遍被接受的觀點認爲“這與生物燃料的空前繁榮密不可分”。近年來,居高不下的原油價格點燃了世界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發展生物燃料的熱情。據統計,目前美國20%的玉米和巴西50%的甘蔗被用於製造燃料乙醇,歐盟65%的菜籽油和東南亞30%的棕櫚油被用於製造生物柴油。

  “印第安納州是美國玉米的主産區,現在印第安納州利用玉米來生産燃料乙醇,現有乙醇生産量已經可以用掉整個州的玉米。”參加圓桌討論的美國普度大學教授王紅表示。

  但是,張紅宇認爲,國內糧價的上漲,幷不能簡單地歸咎於生物能源發展。他認爲,從2006年年底持續到現在的糧價高位運行,意味著中國的農産品的供給又到了一個“新的轉折時期”——新的供需平衡緊張階段,且供給偏緊。

  十年前,當中國的糧食産量於1998年達到歷史頂峰5.12億噸之後,中國政府曾經對農業的發展做出過判斷:中國的農業已經進入到一個發展的新階段,農産品供給基本平衡,且豐年有餘。由於擔心未來一段時間內可能存在“結構性、階段性和區域性的過剩問題”。從那年開始,執行了多年的糧食收購保護價開始被逐步取消。

  張紅宇表示,1998-2008年,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以及隨之而來的中國農業自身出現的問題,使得中國糧食供需出現了新的問題。

  以工業化發展爲例,2003-2006年中國玉米生産量年均增長7.9%,這樣的增速在農業領域已屬驚人。但同期,中國玉米的加工轉化能力年均增長高達20%,三倍於玉米生産的增長。

  除了工業化對農産品的消耗,城鎮人口結構和食品消費結構也隨著經濟的發展而有了新的變化。

  截止到2007年,中國農村勞動力總量爲4.9億-5億人,其中有2.2億人口是從事非農産業。“這些人過去是糧食、肉類的生産者,現在變成了純消費者,需求大大增加了,自然極大的增加了我國糧食供給的壓力。”張紅宇表示。

  另一方面,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工業化、城市化的進程也給中國的農業帶來了一系列的新問題,有學者將其概括爲“村莊空心化、農民老齡化、農業副業化”。

  舊的平衡已被打破,新的平衡正在建立之中。中國18.27億畝耕地要解决13億人吃飯問題,無論如何,這個資源緊張狀態將時刻存在。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