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俄媒稱中國要造五千架殲11B 俄戰機遭排擠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4-23 16:18:44  


俄羅斯擔心中國殲11B戰機將俄蘇-27排擠出第三世界國家戰鬥機市場。圖爲俄羅斯蘇-27戰機陣列。
  中評社香港4月23日電/環球網消息:俄《獨立報》4月22日文章,原題:北京借助俄羅斯技術成爲最大武器出口國 俄羅斯通過轉交給北京蘇-27SK組裝技術來鞏固自己中國武器市場的幻想看來是破滅了。掌握了先進軍機生産技術的中國將出口目標鎖定在了第三世界國家。

  近兩年,俄中軍工技術合作面臨困境。根據國外資料顯示,俄羅斯出口中國的武器數額降低,而且也未簽署任何新合同。現在與中國進行的軍 事技術合作都是之前簽訂的合同,價值大約18億美元。北京長期以來一直是俄羅斯軍品的主要買家。現在,中國本身就已變爲最大武器出口國 ,主要出口樣品基本是俄羅斯型號或依據俄生産許可證生産的。這種局面不符合俄羅斯國防軍工利益。

  在俄羅斯從還沒有想到會出現競爭者的軍機市場,俄羅斯遇到了不斷壯大的對手——中國。雖然中國仿制過俄羅斯的Ak-47步槍、“冰雹”火箭 炮、“旋風”火箭炮已有不少年頭,包括機槍、火箭筒,自行火炮和坦克,但軍機市場不同于一般,中國買給巴基斯坦的150架殲擊機價值23億美元。這比中國只賣陸地武器幾年下來賺得多得多。而中國很快就要將俄羅斯從第三世界國家市場擠出去,包括一些老客戶,安哥拉,埃塞俄比亞,叙利亞和伊朗。

  1996年俄中簽訂協議,中國有權組織200架蘇-27SK,當地稱爲殲-11。但組裝完95架蘇-27SK後,中國認爲蘇-27SK戰鬥性能有限,于2004年11月宣布不再組裝俄羅斯的蘇-27。同時中國開始對自己生産蘇-27時總結的經驗進行分析。2007年,中國推出了新型殲擊機殲-11B,這讓人不禁聯想到蘇-27。

  雖然不再組裝蘇-27SK,但中國還在購買AL-31F發動機和其它維修蘇-27所需的零件。同時,沈陽飛機制造廠開始投入生産殲-11B。對于俄羅斯的質詢,中方的回答是:殲-11B是獨立研發的産品。但有專家認爲殲-11B絕對就是蘇-27。

  中國版蘇-27第一手資料是在“珠海-2006”航空展上出現的,中國人已掌握了近80%技術。現在他們可以自己生産90%的所需零件,唯一的問題只剩下發動機了。但由于俄羅斯對AL-31F發動機的出口限制,中國已經能够無法繼續進口該型發動機了。而俄羅斯認爲中國也不太可能得到“甲蟲”機載雷達的技術。

  根據1996年組裝蘇-27的協議規定,中國不能將自己組裝的蘇-27再出口到其他國家,但中國國産戰機還是開辟了自己的軍機市場,第一買家就是巴基斯坦。中國似乎無意中提到過要生産5000架殲-11B殲擊機,主要賣給第三世界國家。因爲中國飛機更加便宜,因此俄羅斯面臨被排擠出這一最有價值領域,但遭殃的不止是蘇-27,還有米格-29和美國的F-16。

  俄中航空産品的競爭態勢已經形成,2003年中國出口型多功能殲擊機FC-1“梟龍”首度試飛。FC-1由中國成都航空工業公司、巴基斯坦航空工業聯合體聯合生産的。巴基斯坦出資7500萬美元,占研制所需經費的一半。

  FC-1使用俄羅斯克里莫夫航空公司生産的RD-93發動機。2005年曾與中國簽署協議供應100台RD-93發動機,價值2.38億美元。中國表示如果市場對FC-1需求增加的話,RD-93的訂購數量將提高到1000台,價值37.5億美元。

  2006年俄羅斯向中國交付了首批15台RD-93發動機。與此同時,北京與伊斯蘭堡簽訂了150架FC-1/JF-17戰機合同。有迹象表明,印度曾要求俄 羅斯禁止對巴基斯坦出售軍事技術和武器。莫斯科與印度有特殊的關系和長期武器供應合同,俄羅斯每年至少向印度出口價值數十億美元的軍火。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