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空軍殲10戰機部隊編隊升空。(資料圖) |
仔細研究中共十七大對國防建設提出的總綱,不難看出國防已經徹底走出“忍耐”而轉入快速發展的軌道:作爲世界第三經濟强國的武裝力量也在追求一個在世界上位次基本相當的軍事地位。
◎呂亭
在中國由共産黨執政的特定國情下,每次黨代會提出政治、經濟大綱時也會確定新軍事方針。中共十七大對國防建設有哪些新規劃,自然也引起人們關注。
中共十七大向國人乃至世界,描繪了新時期國家的發展規劃,其中國防建設問題也在胡錦濤的報告中有專門一章表述。十七大結束後,國際上認爲中國將和平崛起的聲音日漸高漲,不過認爲“中國威脅”的聲調也仍然存在,尤其是美國軍政要員自新年伊始又對華提出增强“透明度”的要求。其實,仔細研究中共十七大對下一步國防建設提出的總綱,再聯系解放軍建設近期的新變化,就不難看出中國的國防建設已經徹底走出“忍耐”而轉入快速發展的軌道。昔日龐大、落後和守土防禦型的軍隊,已經向精幹、高技術化和外向型轉變,作爲世界第三經濟强國的武裝力量也在追求一個在世界上位次基本相當的軍事地位。
補償二十年的軍費欠帳
近代中國的落後,一是體現爲經濟和科技水平落後于西方國家以百年計,二是軍事上衰弱不堪總處于被動挨打狀態。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時代建立了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包括“兩彈一星”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在內的軍事力量,保障了國家不再受外敵入侵欺淩,然而重工業和軍工的過多投人也造成人民貧困的面貌長期沒有根本改變。1978年鄧小平成爲中共實際上的最高領導後,爲集中力量加强經濟建設,對外采取“不當頭”即韜光養晦方針,在國內强調“軍隊要忍耐”,大幅度减少國防費和軍隊數量。隨著國家實力的增强,此次胡錦濤在十七大報告中有關軍事的說明,宣告了國防爲經濟建設讓路的指導方針徹底結束。
胡錦濤在十七大報告的軍事部分中,特別提出“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實現富國與强軍的統一”。對這句話的重要含意,中央軍委副主席徐才厚代表在解放軍代表團分組討論時說明“是一個重大戰略思想”, “深刻揭示了國防和軍隊建設與國家發展、民族振興的內在聯系”如果對這段話作直白的解釋,可以說過去二十多年間國家領導人幷非不想强軍,只是由于國家經濟上處在發展不均衡的狀態,鑒于“魚與熊掌”二者難以兼得,只能在沒有强大外敵威脅的形勢下放緩一下軍隊建設。進入到改革開放的第三十年,前一階段打下的物質基礎終于可以有條件支持富國和强軍同時進行。
其實,過去多年間中國黨和政府的官方報告也常講“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包括2002年中共十六大的政治報告都是這種提法。若仔細而論,以往講協調實際上有主、次之分,即經濟建設爲主,國防建設作爲匹配和次要地位。熟悉國內官場和官話的人,都知道領導對各項事務的態度是,“重視不重視,關鍵看投入”。按照政府公開的數字,改革開放的第一年即1979年,政府開支中的軍費占17%(還不包括其它國防方面的投入),此後逐年减少比例,至1999年降到只有7%。進入新世紀後這一比例逐漸升高,按前年的統計數字(去年的比率尚未公布)即達到9%。由于中國經濟部量和財政收入很快,從軍費總數看連續幾年的增長率都在百分之十幾。如果按美元匯率計算,中國去年軍費折合470億美元,在世界上的排名由90年代初的十名以後躍居第四,僅次美英日三國。國際上按購買力和國防事業實際開支計算,中國在軍事上的投入次于美俄兩國而僅世界第三。
經過改革開放後近三十年的發展,中國現在經濟上與世界頭强美國的差距已大大縮小,綜合實力的最大差距却是在軍事方面,尤其是裝備技術上存在“代差”。由于80年代和90年代解放軍的采購費很少,至今多數戰機、坦克、火炮還處于六七十年代的水平。雖有新研制具國際先進水平的殲一10戰鬥機、99改式坦克以及從俄羅斯購買的多種新武器,其裝備量仍不大,想爲全軍全面換裝需要巨額資金。近幾年中國軍費有較大幅度的增長,很大程度上是補償二十年的曆史欠賬。在當前和今後,鑒于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强已經能够支撑建設一支實力相應的强大軍事力量,國防投入的增長就勢在必行。對比一下,目前美國的國民收入達12萬億美元,爲中國的4倍,軍費年開支却超過5000億美元(尚不包括在伊拉克的戰費)而勝過中國10倍,在此形勢下美方渲染所謂“中國威脅”更屬無理。
海空炮司令入選中央軍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