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證券時報:熱錢披著“馬甲”混入中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4-25 15:37:40  


證券時報文章指出,一季度中國外匯儲備新增的850億美元無法得到合理解釋,通常被認爲是熱錢。
  中評社香港4月25日電/證券時報刊文說,一季度中國外匯儲備新增的850億美元無法得到合理解釋,通常被認爲是熱錢。除此之外,在正常流入的FDI和貿易順差當中,也有相當部分值得懷疑。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統計數據,今年一季度我國外匯儲備增加1539億美元,扣除同期進入國內的FDI和貿易順差,尚有85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得不到合理解釋。資料圖片

  文章指出,最大的危險是不知道危險在什麽地方,熱錢問題就屬于這樣一類危險。

  熱錢加速進入中國是毫無疑問的事實,遺憾的是沒人可以對熱錢規模進行准確估計,無論是官方表態還是市場測算,都還停留在霧里看花的階段。

  一季度外匯儲備的异常增長讓外界對于熱錢的擔憂又增加了幾分。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統計數據,今年一季度我國外匯儲備增加1539億美元,扣除同期進入國內的FDI和貿易順差,尚有85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得不到合理解釋,這部分通常被認爲是熱錢。更應引起關注的是,在正常流入的FDI和貿易順差當中,仍然有相當部分值得懷疑,不能排除熱錢穿著“馬甲”進入中國。

  詭异的FDI

  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張明博士認爲,資本項目下的FDI、證券投資、貿易信貸和貸款等均可能成爲熱錢流入的渠道。由于中國地方政府一直對FDI采取鼓勵與吸引的政策,FDI的外匯既可在銀行開立現匯保留,也可通過銀行賣出。這就便利了熱錢以FDI名義流入,通過銀行兌換成人民幣之後,再借助某些方式投資于中國股市及樓市。

  一季度的FDI數據的確存在諸多异常現象,一方面是FDI規模的大幅度增長,另一方面新設立的外商投資企業數量卻在减少,FDI用于固定資産投資的比例也下降到了20%,而前4年這一數據的平均值達到50%。雖然這種變化可以用單個投資項目實際利用FDI資金規模增大和資金投向高科技企業來解釋,但如此劇烈的變化還是讓分析人士擔心熱錢流入的可能。

  經常項目下面同樣存在水分。海通證券研究員認爲,在海關統計當中,水分通常存在于價格方面,而數量方面作假的可能性較小,因此可以選取操作空間較大的“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部件”進行分析。海通證券的研究表明,至少在這部分商品當中,存在明顯的高報出口和低報進口現象,其中隱藏了熱錢的流動。

  分析熱錢的另外一個視角

  以往關于熱錢的分析都是集中在官方外匯儲備的流入和增長上面,由于近年來外匯管制力度逐漸减弱,非官方的外匯流動越來越多,通過中國整體外匯資産的變動來分析熱錢,成爲被更多的學者接納的分析路徑。

  美國對外關系委員會研究員布拉德·賽特瑟爾(Brad Setser)對近年中國外匯資産的結構和流入規模進行了分析,他的基本結論是,2007年中國外匯資産增長總量可望逼近6000億美元,而不只是官方外匯儲備的4619億美元。

  賽特瑟爾指出,由于中國央行正式公布的外匯儲備增長遠低于中國外匯資産的總增長,由外儲數據來推算熱錢流入量的辦法很可能會低估熱錢的流入量,而總體考慮之後,目前熱錢流入的總體速率可能遠遠高于2005年匯率體制改革之前。

  “首先根據匯率變化對外匯儲備進行重估,然後考慮中投公司成立所剝離的外匯,我估計這部分有400億美元”,渣打銀行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王志浩表示,考慮從去年8月份央行要求改用外匯交款人民幣准備金,估計這部分有980億美元,另外可能有758億美元左右外匯掉期到期回流央行,這部分是去年産生的外匯流入,要從今年的數據中减去。進行這些綜合考慮之後,2007年實際流入中國的外匯資金至少達到5500億美元。

  北京師範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鐘偉也指出、目前關于中國外匯資産運用、中國投資公司收購匯金的外匯資金記賬問題,商業銀行和央行之間的掉期交易規模問題、商業銀行運用外匯交納存款准備金問題、外匯儲備自身的收益部分等等,統計數據和記賬方式都不是太翔實,這給分析儲備增長和熱錢流動帶來了相當大的困難。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