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人和”--馬英九應該補上的一堂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5-05 01:39:33  


還沒上任的馬英九,首度出現個人支持度小於馬團隊的警訊,似乎在“人和”上出了問題。(記者 康子仁攝)
  中評社台北5月5日電(記者 康子仁分析報導)相對於媒體在322勝選之後,一窩蜂報導和馬英九有關的新聞,最近台北政壇開始討論的是,馬英九的個人聲望,竟然出現“小於”馬團隊的現象,讓人感到有些意外。

  長期以來,馬英九始終是媒體寵兒,在野黨更是以“馬英九永遠不會錯,如果有錯,一定是別人的錯”來揶揄他。馬英九不管在台北市長還是國民黨主席任內,媒體所做的民調,馬獲得的支持度,都大幅領先民眾對市府小“內閣”或國民黨的滿意度,即使讓台北市民蒙受重大損失的納莉颱風亦復如此。
  
  不過,在劉兆玄“內閣”人事大致底定之後,根據TVBS電視台日前所做的民調,馬英九的支持度只有52%,比劉“內閣”的滿意度低了4個百分點,馬的民調出現警訊,首度落後於馬團隊。8年前的此時,陳水扁到處請益,任用唐飛“組閣”,改走新中間路線,民調滿意度逼近8成。

  馬英九322勝選後,籌組“新閣”的過程中紛擾不斷。當初三顧茅廬“求”來的醫界大老詹啟賢掛冠求去,已經是一大警訊;入閣名單揭曉,不分區“立委”全都“槓龜”,讓選戰中賣力輔選的藍委心中不是滋味;“組閣”的過程當中,還傳出吳伯雄、連戰未獲徵詢頗有微詞;更別提馬英九找來李登輝人馬,前台聯“立委”賴幸媛出任“陸委會主委”,黨內反彈的聲浪,幾乎是同仇敵愾。
    
  極為巧合的是,322之後,圍繞在馬英九身邊的爭議,都與“人和”議題有關。如果說最近民調結果具有某種象徵意義的話,顯然馬英九的“用人”與“人和”都出了問題。

  馬英九的用人哲學,有他自己的一套標準,只是旁人未必能夠心領神會。某位國民黨“立委”就不客氣的說,馬英九找曾經辱罵江丙坤是“台奸”的賴幸媛當“陸委會主委”,“叫江情何以堪”;馬英九一當選就迫不及待請見被國民黨逐出家門的李登輝,卻沒去看榮譽主席連戰,“連的心裡作何感想”。

  另外,馬英九在當選後,明明有“法務部長”和“交通部長”人選,卻找以前的部屬宋耀明研究“特赦”、請智庫的陳世圯研究周末包機,讓王清峰和毛治國坐冷板凳,當事人或許嘴上不說,不代表心中毫無感受。

  取得哈佛法學博士之後,馬英九踏入政壇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擔任蔣經國的英文秘書。政治風格上,馬英九以蔣經國為師,效法小蔣的清廉與親民;用人方面,也師承他的“天威難測”,只要在媒體上曝光的人選,幾乎難逃見光死的命運,吳清基和“教育部長”擦身而過就是最好的例子。

  在國民黨最困頓的時候,許多人心甘情願和馬一起打天下,問題是,馬上之後不願意與其共治天下,這些人的失落感可想而知。或許,當馬英九身邊的隨扈越來越多時,也代表他和人民的距離越來越遠。

  昔日戒嚴威權時期,兩蔣享有至高無上的尊崇地位,只要統治者一聲令下誰敢不從。如今已經進入民主時代,政黨輪替成為常態,做不好就換人的觀念,已經深植人心。對於馬英九近來諸多作為,許多政壇人士都有同感,“人和”是他上任前應該補上的一堂課。


    相關專題: 台灣政黨博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