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間諜衛星瞄準地震災區 趁機窺探解放軍戰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5-22 08:58:20  


 
  此次地震對中國形成的衝擊,不亞於一場戰略打擊。重大突發災害面前,中國的決策層如何反應、國家危機處理機制如何運轉、黨政軍群各方協調性如何……這些動向可以體現出中國的戰略能力。而“觀察者”平時僅通過資源、產值、軍力等靜態指標評估,是推測不出這種能力的。

  地震災害發生後,中國各大軍區、海、空、二炮10萬大軍從上千公里外迅速開赴災區,再加上相關保障力量的跟進,這種軍隊動員規模和機動距離,在世界上堪比大戰中的行動。如果地點放到兩次世界大戰中的歐洲,幾乎相當於一次從德國推進到烏克蘭的大縱深聯合作戰。這對軍隊的動員、機動、聯合指揮、聯合勤務保障都是嚴峻考驗。

  在現代作戰中,一線作戰力量的戰時活動有時簡單異常。如美軍飛行員在伊拉克上空所做的事,有時與打電子遊戲一樣,都是按設備提示按下一個按鈕,其餘的事就不用管了。但在這種看似簡單的活動背後,卻是比以往戰爭都複雜和艱巨得多的後勤活動:部隊要按時開進一個地域,飛機、車輛要油料、要維護、要導航,人員要補給,空中地面多路部隊需保證聯絡、有序分工和相互配合,不可預料的天氣、地形條件會形成阻礙……方方面面的問題困擾著指戰員。

  而參與救災的軍隊,不僅會遇到上述問題,還要在到達現場後進一步開展複雜得多的救援行動。而在大多數情況下,挽救比摧毀的難度大得多。因此,“觀察者”通過此次救災活動,可以清晰看出中國軍隊的整體戰鬥力水準。

  境外“觀察者”心情複雜

  隱藏在幕後的“觀察者”這次會得到怎樣的結論,恐怕永遠不會被外界知曉。但從西方媒體公開報道情況來看,中國政府的救災效率、中國軍隊短時間內的動員力,中國軍民在大災面前頑強和團結的場面,都給西方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從戰略角度看,領導層危機處理能力、政府效率與民眾意志,都是國家戰略能力的有機組成部分。這些要素與資源、人口、裝備等硬實力結合,能產生倍增效應,未來在國與國的博弈和對抗中將發揮驚人效力。

  中國在地震大災中煥發出的國家戰略能力,向外界傳達了強烈的戰略資訊,任何人都不能不肅然面對。相信“觀察者”們仍會懷著驚訝與欽佩的複雜心情,繼續觀察下去。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