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報:周美青如何擔當她的新角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5-27 08:03:33  


  中評社香港5月27日電/周美青打算退休的消息傳出後,社福慈善團體出現搶人大戰。

  台灣聯合報今日發表社論說,這是意料中事。周美青若繼續上班,當她的職業婦女,社會大眾會尊重她的選擇,不至於太過打攪她;但如今一旦“退休”,人民不免對她另有期待,各方希望她能參與公益慈善工作,則是用膝蓋想也可知道的社會反應。

  社論說,這對周美青自己及對整個社會,都是一件“大事”。對周美青而言,她也許會願意回應社會的期待,但究竟是打算蜻蜓點水式地淺嘗輒止,或是準備整個人“撩落去”?究竟是來者不拒地四處放煙火,或是選擇一個主題深耕密耘?

  對整個社會來說,則自宋美齡隱退後,三十餘年來,劉期純(嚴家淦夫人)、蔣方良、曾文惠、吳淑珍皆非此刻我們要討論的那類“第一夫人”;但如今社會大眾卻對周美青頗有期待,周美青似乎也是義不容辭。其實,一個“國家”如果有一位能夠參與社會並感動人民的“第一夫人”,她非但是可為“總統”加分的“賢外助”,抑且是整個社會的珍貴資產。不知這是否周美青的自我期許,亦不知她是否準備好了?

  社論說,我們認為,周美青應會樂於承當起她的新角色。倘若周美青是有心人,則最好不要蜻蜓點水地四出作花瓶,而不妨集中心力在一個社福主題上,作出一些實質的貢獻。或許可以選擇以“家庭”為主題,並以“青少年”為重點;且周美青似乎不便作為某一社福機構的專屬義工,而最好能“寄靠”在一機構中,卻能將其他機構有關“家庭”及“青少年”的工作橫向聯結起來,形成整合的大網絡。例如,周美青如果“寄靠”在慈濟功德會或家扶中心,而這個有公信力的“寄靠”單位能設立一個“工作室”,再透過這個“工作室”將其他願意“加盟”的相關社福機構聯結起來,亦可連繫大專學校慈善社團,分頭發掘問題,相互支援資源,即必可有大作為。如此,周美青始可能成為“大家的周美青”,而周美青亦始可能“為大家工作”。

  周美青若能參與,也是各社福團體群策群力的契機。“家庭扶助”是社福工作最核心的課題,包括了中低收入戶、獨居老人等項目;“青少年”則又是核心中的核心,不能等到父母帶孩子燒炭才來掉淚。然而,這些工作,如送餐、親訪、課輔等,皆需極大的人力、資源及愛心;若能將各社福機構橫向聯結起來,資源更充裕,死角減少,盲點也減少,自有相輔相成的效益。因此,各社福團體與其對周美青爭相“挖角”,何如想出一個“資源共享”的共贏之道;倘能如此,就不但成全了周美青,也嘉惠了整個社會。

  當然,周美青若行有餘力,仍可參與其他社福工作;但我們認為,最好是在一個“主題”(如家庭、青少年)的工作上有若干基礎後,亦即以實際績效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後,再行漸進地拓展工作領域。周美青甚至不妨思考,兩年後可以慈善義工的身分,往訪四川災區兒童。

  社論指出,從近日社會的反應看,社福團體似乎給了周美青不小的壓力;但周美青不妨皆視為善意的期許,社會公眾最後仍應尊重周美青自己決定參與的項目及程度。其實,被稱為酷酷嫂的周美青,眉間常有一絲淡淡的憂鬱與緊張;馬家的拘謹,對她應是難以言說的束縛;以她現在的形象,若投身慈善工作,或許仍少了幾分柔軟、溫暖與開放;因此,未來她若投身社會福利,在應對上未嘗不是一大挑戰。不過,我們認為,周美青若能開放胸懷,投身社會工作,對她的自我實現也是甚佳的契機;或許,待她充分釋放了能力與魅力,人民應可看到一個更陽光、更開朗,更具感動力的周美青。倘能如此,未來走入社會的酷酷嫂周美青,也許會讓人民看到多一些笑容。

  輿論曾經認為,周美青有超越馬英九的魅力。其實,正如宋美齡享有自我實現的榮譽,周美青也不必認為自己只是馬英九的分身;何妨在這個歷史機遇中,也為周美青三字寫下一段傳奇?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