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三軍聯勤克難支撑 救災油料供應堪比戰爭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5-27 09:02:28  


5月24日,北川堰塞湖搶險部隊人員、裝備齊聚綿陽機場,等待空投唐家山大壩。
  中評社香港5月27日電/汶川大地震發生後,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一聲令下,人民解放軍與武裝警察部隊立即馳援災區,一場跨越軍兵種、軍地携手、千軍萬馬的大集結、大機動、大營救迅速展開。《瞭望》新聞周刊從總後勤部了解到,截至5月22日20時,軍隊和武警部隊已投入抗震救災兵力13.3萬人,其中軍隊11.03萬人、武警2.3萬人。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是古人對軍隊後勤重要性的經典詮釋。十餘萬大軍馳援災區,後勤保障成為展開抗震救災行動的關鍵環節,保障有力成為奪取抗震救災勝利的重要前提。 

  5月23日,《瞭望》新聞周刊走訪了解放軍總後勤部,了解到了此次抗震救災中後勤保障的內情。總後勤部有關負責人說:“總後勤部在震後的十餘天里,發揮三軍聯勤體制的保障優勢,運送人員、物資;搶救傷員,防病防疫;保障抗震救災部隊供給,解決受災群衆的生活急需,起到了堅强後盾的作用。” 

  總後勤部有關負責人介紹,下一階段,總後勤各單位將協調配合,進一步發揮三軍整體保障的優勢,保持應有的戰略戰役持續支援保障能力。 

  三軍聯勤克難支撑 

  三軍聯勤體制從試點開始至今已十年,此次十餘萬大軍集結汶川災區抗震救災,正是對三軍聯勤體制的一次大考。 

  據總後有關專家介紹,1998年4月,中央軍委決定在戰區一級實行統供與專供相結合的三軍聯勤保障體制,從1999年起,聯勤體制全面推開,幷於2000年初正式啓動。但保障這麽大規模的部隊機動、救援、救治以及大量的物資運輸,自實行新體制以來還是第一次。從目前的狀况看,這一體制應對有序,發揮了應有的作用。 

  災情發生後,總後勤部迅速應對,中央軍委委員、總後勤部部長廖錫龍號召全軍後勤和總後部隊迅速行動起來,舉全軍後勤之力,全力投入抗震救災鬥爭。5月12日15時,總後勤部迅速啓動應急指揮機制,成立了抗震救災領導小組,建立了專項應急值班制度,下發了《關於迅速做好抗震救災後勤保障和相關准備工作的指示》,確立了“急事急辦、特事特辦”、“全力以赴”、“高標准、按時限”等原則要求。 

  13日,根據中央軍委《關於參加抗震救災的命令》,總後勤部再次下發了《軍隊參加抗震救災後勤保障指示》,明確後勤保障任務和供應保障關系,經費保障、後勤裝備物資和勤務保障標准和原則,幷對後勤管理和防護自救,以及支援地方救災工作提出具體要求。 

  災情嚴重,道路損毀,通訊中斷,救援人員和物資早一秒到達,受災人員就多一分生的希望。總後軍交運輸部迅速啓動軍交運輸保障應急機制,把所有力量投送同一個目標,為受災群衆打通空中、水上、公路、鐵路四條“生命通道”。 

  當天,駐災區軍隊和武警部隊便有13606人投入災區。濟南、成都軍區和空軍34000人,在後勤全力保障下,采取空中、鐵運和摩托化機動等方式緊急趕往災區。 

  從14日開始,總後勤部利用三軍聯勤的優勢,統一協調,從各地營材倉庫調運物資,救災部隊急需的雨衣、單兵淨水片、三角巾急救包、帳篷、發電機組、挂車電站等物資源源不斷運往災區。幷應國家衛生部請求,批准緊急動用2萬袋戰略儲備代血漿。 

  有關專家指出,如此大規模大跨度的軍隊集結、投送,物資調運,必然造成巨大的物資消耗,極大地增加了後勤保障任務的艱巨性和繁重性。後勤保障的能力優劣,就將直接影響抗震救災的進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四川汶川縣8級地震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