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陳一新:馬英九演說硬中帶軟、軟中帶硬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5-28 14:10:22  


  中評社香港5月28日電/台灣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教授陳一新今日在新加坡聯合早報撰文“從馬就職演說看台美中三邊關係”指出,馬英九在就職演說中的多層次戰略構想是,將美國視為台灣最重要“友邦”,與華府重建互信,並加強安全與貿易合作,同時與北京恢復談判機制,進行經貿談判。俟台美與兩岸都建立一定的談判氣氛與恢復互信之後,再試圖與美中展開更高層次的談判。

  在這個多層次戰略構想之下,馬政府以台美安全與貿易關係為後盾,並以台灣可能再度政黨輪替作為與北京討價還價的籌碼,與中國大陸進行政治敏感度較高的談判,化解台灣在東亞經濟整合過程中邊緣化的危機與突破台灣目前受到限縮的國際空間。另一方面,則以兩岸關係改善的進度為杠桿,並以智慧財產權的執行、美國醫療品、農產品與武器的進口作為與華府交涉的籌碼。

  硬中帶軟、軟中帶硬

  文章指出,盡管這個構想不錯,但卻有如走鋼索一樣是一項高難度挑戰,光是步步為營還不够,因為美中如何回應,主動權並不操之在台,因此還需要佐以其他談判策略。

  針對周末包機直航與大陸觀光客來台,馬英九在就職演說中將此二事與兩岸是否進入嶄新時代相連結,並以兩岸同屬中華民族,對北京訴之以情,可謂“硬中帶軟”。

  他並提出“和解休兵”,希望作為兩岸未來努力的目標,並指出台灣未來會做“和平締造者”,來暗示陳水扁政府的“麻煩締造者”,應是“軟中帶硬”。

  至於堅持“不統、不獨、不武”理念,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維持台灣海峽現狀,但又重申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強調兩岸領導人都提過的“擱置爭議,追求雙贏”,盡早恢復兩岸協商,則又是“軟硬兼施”了。

  文章表示,無疑,時間是馬英九的最大敵人。若是他就職後不立刻同時在兩岸關係與台灣的國際空間方面尋求突破,可能會時不我予。但如果一上台馬上就啟動兩岸談判機制,將拓展“外交”與兩岸談判合而為一,以達成“外交”休兵的目的,又恐怕會“欲速則不達”。
  
  文章稱,雖然胡錦濤對“九二共識”正面表態,但中央各部會仍維持“一個中國”的立場。未來北京是否會在這個問題“自反而縮”,值得觀察。

  先談經貿循序漸進

  在重申“胡四點”時,胡錦濤的確提到只要台灣承認“九二共識”,未來兩岸什麽都可以談--包括台灣的國際空間。文章指出,問題是,“什麽都可以談”,並不表示“什麽都可以談成”或“什麽都可以在短期內談成”。

  北京對台北長期外交打壓的心態,很難在短期內改變。特別是兩岸如果很快就針對“台灣參與國際社會”、“兩岸共同市場”、“台灣參加亞細安(東協)自由貿易區”等議題進行談判,必然困難重重,甚至造成其他經貿談判陷入僵局。

  文章認為,其實,不僅北京在心理與實質層面都還沒準備好,即使台北在以下幾個方面也一樣沒準備好,包括:一、兩岸互信尚未建立;二、兩岸政治談判的氣氛尚未形成;三、兩岸談判人才尚未養成;四、島內的多數共識尚未達成。

  既然雙方對外交與政治談判都還沒準備好,兩岸就應循序漸進,先談經貿,一面藉談判培養互信與氣氛,一面培養高水準談判人才與建立島內多數共識,再談“外交”與政治問題。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