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經濟日報:劉兆玄揭開壓力鍋,需趕緊亡羊補牢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5-29 08:47:51  


  中評社香港5月29日電/台灣經濟日報今日發表社論說,甫上任的劉“內閣”終於兌現了馬陣營競選期間油價一次漲足的支票,勇敢地揭開了壓力鍋;由於奇襲式的調價行動讓人民措手不及,造成前所未有的激烈反應。壓力鍋一揭開,全台物價必定會連鎖上漲,如何有效因應,比揭開壓力鍋需要更高的智慧;劉“內閣”在第一局上半表現不盡理想,端賴緊隨其後的各項行動扳回一城。

  從馬陣營競選後期,面對扁政府堅持凍漲油價不反映國際行情,一次漲足就成為其重要競選主張。藉一次漲足表現正視冷酷市場供求的勇氣,表達藉價格機制抑制能源浪費的智慧,的確相對地凸顯出扁政府的矯情與無能;但過早地宣示當選後將一次漲足,而在此漫長的三、四個月期間國際油價又持續大漲特漲,使預期油價一次漲足的幅度大到驚人的地步,為此次解放油價蓄積了可怕的壓力,也連帶對所有相關物價都醞釀出強大的衝擊。這是昨日油價調漲事前可以預料的後果。

  社論說,後果既如此可怕,馬團隊又有三個月以上的時間熟慮善計,目前的強烈反應本不該發展到如此嚴重的地步。進一步面對油價帶動的萬物齊漲,以及經濟景氣步履蹣跚,新“內閣”不僅不再有蜜月期,很可能在7月份大陸觀光客正式抵達之前,會遭遇重大的挫折與強烈的民怨,使馬英九與新“內閣”的民意支持度一瀉千里。

  如今事到臨頭,如果能夠儘速採取妥善手段亡羊補牢,情勢可能不會過度惡化,殷勤盼望政權輪替的無辜百姓也不致受到過度的傷害。

  社論指出,首先,當政者必須善體民意,深切領會“視民如傷”的真義。任何政策之執行,即使澤被全民,難免部分的利益會受損;當政者必須揣度受損者的感受,若不能儘可能減少受損程度,加以適當彌補,也要儘可能表達其歉疚與不忍。此次油價奇襲調漲,就抑制極其危險的囤油舉動而言,固屬不得不爾,但新“內閣”若能在宣布時機上稍用點心,情況即可能大不相同。

  過去調價總在前一日上午即行預告,使用油者可以把握最後機會占點小便宜、減少些損失。雖屬小惠,但於消除對漲價的負面情緒也不無貢獻。而且這已行之多時,成為社會大眾的共同認知。但昨日調價,卻在前一天臨下班時以迅雷不及掩耳的緊急方式宣布,一方面導致尖峰時間原本壅塞的交通大亂,一方面則讓所有的加油者都必須長時間擠在車陣中爭取一點小惠;這種大悖慣例的做法其考慮欠周、不恤民意,有如火上加油,造成額外的衝擊,殊不可取。

  其次,物價上漲最可怕的模式,就是形成超過原本幅度的預期心理,導致連鎖反應、螺旋攀升,造成過度的傷害;因此,對抗通貨膨脹,其關鍵即在從根本斷絕過度的預期。從2月開始高喊油價一次漲足,配合國際油價節節上升,預期心理之強不言可喻。新“內閣”上任後,最佳對策是,絕口不提一次漲足,令預期油價大漲的認知有所軟化;同時明確宣布油價浮動機制將徹底檢討,將其中姑息中油怠惰與放縱台塑石化暴利的因素完全去除,並切實反映進口油價在島內油價中所占比重,以及台幣升值抵消的成分等,大幅降低油品可能調漲的幅度,降低預期的影響。也要一併表明,油電一次調漲後,絕不致後續再度大幅漲價,完全斷絕預期的持續發酵。如此才真正是長痛不如短痛,否則傷口方癒合再度揭開灑鹽,通膨的惡魔就難以控制了。

  社論指出,新“內閣”在這幾方面完全失敗;事前不斷暗示油價將大漲6元以上,浮動機制則迄今絲毫未見檢討之意,只是以政府稅收與中油盈餘挹注,緩和調漲幅度,後面還留下一個電價在7月與10月分段漲價的尾巴,令人懷抱無比可怕的預期。因為這些失誤,我們認為物價的過度上漲,乃至持續上漲,恐怕已難以避免。

  萬價齊漲,一方面衝擊數百萬戶家庭收入幾全投注於必要開支的百姓,一方面則將衝擊各行各業使其營運受損、工作機會萎縮。新“內閣”緊急推出五大方案,照顧以不到10萬戶的低收入者為主的弱勢家庭,這固然是十分緊要的雪中送炭,但其餘200多萬戶無緣得霑雨露者,又當如何?

  劉“內閣”的盤算是:一旦觀光客來台,相關內需產業立刻回春,就業機會大增、景氣亦可復甦。但從第一個觀光團抵步距今還有五周,能否立見奇效亦未可知;而眼前領先指標連六月下滑、消費者信心一落千丈,這漫長的40天,將如何度過?新“內閣”切不可再張皇失措、畫餅充飢,趕緊拿出緊急對策,亡羊補牢!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