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1970雲南大地震傷亡近5萬,為何知者不多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5-29 10:29:29  


  近60年來,中國發生了三場死亡人數在萬人以上的大地震:除了今年5月12日的四川省汶川縣8.0級大地震之外,另外兩場大地震發生在30多年前的上世紀70年代。

  1970年1月5日,中國雲南省通海縣發生了7.7級大地震,這場大地震不僅如今知道的人不太多,就是當年也遠沒有達到婦孺皆知的地步。

  在這場大災難過去整整30年之後的2000年1月5日,雲南省通海縣舉行大地震30周年公祭時,首次正式公布這場大地震死亡15621人,傷殘32431人,傷亡總人數近5萬人。

  當年的媒體遠沒有今天發達,不僅沒有互聯網,平民百姓也沒有見過電視,當年傳播新聞的媒體主要是報紙和廣播。在通海大地震發生之後的3天之內,不論是中央的報紙和廣播,還是地方的報紙和廣播,均沒有任何關于大地震的報道。

  大地震發生之後的第四天,即1970年1月9日,《雲南日報》才有了一篇關于這場大災難的報道,標題爲《我省昆明以南地區發生强烈地震災區人民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迎擊地震災害》,文中沒有提及人員傷亡和財産損失。

  此後《雲南日報》和《人民日報》的報道關注的也是災區群衆在大災之後“不要救濟和捐助”,只要精神食糧和精神鼓勵:災區人民向國家提出“三不要”——不要救濟糧,不要救濟款,不要救濟物,對捐獻的物品全部退回。雲南省抗震救災辦公室退回各地捐款11.5萬元,災區人民只收下毛主席著作、毛主席畫像、毛主席像章和慰問信。

  1976年7月28日3時42分,河北省唐山市發生了震級爲7.8級的大地震。

  1976年7月29日《人民日報》頭版刊發了一條新聞:《河北省唐山豐南一帶發生强烈地震災區人民在毛主席革命路綫指引下發揚人定勝天的革命精神抗震救災》。這篇新聞采用的是新華社通稿,只有400餘字,有10多個字提到了地震的後果:“震中地區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失。”

  當時是“文革”後期,“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正如火如荼,“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是當時最重要的工作,因此,報道必須突出當時的政治。報道的最後一句是:“他們(受災地區人民群衆)決心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綫指引下,在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鬥爭取得偉大勝利的大好形勢下,發揚人定勝天的大無畏革命精神,團結起來,奮發圖强,奪取這場抗災鬥爭的勝利。”

  此後,《人民日報》又發過多篇關于唐山大地震的報道。如,《深入批鄧促生産支援災區多作貢獻河北遼寧廣大幹部和群衆以實際行動支援唐山豐南地區的抗震救災鬥爭》;《抗震救災的現場也是批鄧的戰場紅九連和唐山郊區人民一起以批鄧爲動力做好抗震救災工作》;《深入批鄧是戰勝震災的强大動力》等。

  唐山地震是極其慘烈的發生在城市內的强破壞性地震,在人們的酣睡中,有100多萬人口的唐山市轉眼間變成一片廢墟,震區地面建築幾乎全部倒塌,可是,當年災難死傷人數是國家機密,中國內地對死傷人數沒有任何公開報道。

  1979年11月22日新華社從大連發布的消息說:“在1976年7月28日發生的唐山大地震中,總共死亡24.2萬多人,重傷16.4萬多人。這兩個數字是唐山、天津、北京地區在那次地震中死傷人數的累計。”

  今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汶川大地震發生之後不到20分鐘,新華社就發布了消息,此後,包括電視、網絡、報紙、廣播等在內的中國各類新聞媒體各盡所能,詳盡客觀地報道了地震破壞的程度,及時更新傷亡人數,與30多年前的中國地震新聞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展現了中國的巨大進步,贏得了國際社會的普遍贊譽。

  從今年地震災情的信息透明度和對外開放度來看,我們有理由相信:大災難過去之後,中國將開始一個更加嶄新的時代。(來源:中國青年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