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俄航空工業對比:俄基礎好中國技術優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5-30 10:51:38  


中國國産殲11戰機的工藝已經有了極大提高。
  航空工業涉及材料、氣動、動力、電子、信息、武器裝備、機械加工等行業,是典型的高技術與高集成産業。要想全方位對比分析中俄的航空工業,有一點難度,限于篇幅,筆者將從兩國目前研制生産的軍機、民機這兩個基本方面進行分析,這樣簡單處理之後不能說能反映兩國航空工業的全貌,也能反映一些大致概况。

  一、軍機的對比分析

  俄羅斯的軍機型號很多,光su-27家族就有很多種,例如su-30、su-32、su-33、su-34、su-35、su-37以及su-47。令人眼花繚亂,應接不暇。但國內大批量裝備且成批量出口的就那麽幾種,米格-29、su-27和su-30,還有近幾年在巴西空軍競標成功且能代表俄羅斯航空最新成果的su-35,以及伊爾-76軍用運輸機、伊爾-78空中加油機。米格-29、su-27、su-30、伊爾-76、伊爾-78都是前蘇聯留下的底子。據有關資料,俄羅斯繼承了前蘇聯85%的航空科研力量,航空生産能力的80%。雄厚扎實的基礎是俄羅斯軍機行業的一大特點。正是有了這樣的一個扎實基礎,俄羅斯才在建國後的十幾年中,接連推出那麽多的戰機型號,尤其近幾年,幾乎隔年就有新機型推出。不能不說其基礎好、底子厚。但細分析起來,這些軍機也不會有多少的技術突破,還稱不上俄五代機。因爲五代機的研制時間長達十幾年,研制費用高達到上千億美元(美國F35戰機的研發費用高達2760億美元,研制時間長達10年。),俄羅斯根本花不起這樣的投入。試想一想一個連本國的空軍裝備訂貨都很難完全滿足的國家,那來那麽多的金錢研制五代機。依筆者之見,那麽多的軍機型號,只能是小的變種,小的改動的集合體。就象中國當年殲7機型的變種一樣,改來改去還是二代機,俄羅斯新近的su系列和米格系列的軍機也是三代機的改型,不會有太大的進步。

  接著分析我國的軍機。中國的軍機相比于俄羅斯的軍機,型號實在是少,就那麽幾種,這也說明俄的基礎好于我們。筆者認爲目前能代表中國航空工業目前水平的軍機就屬J10和全國産的J11了,我想這也是軍事愛好者認同的觀點。中國航空工業經過幾十年不斷的探索和追求,已經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從建國初期的仿制前蘇聯制式軍機,到改革開放後開始接受歐美等西方國家的理念,從上世紀80年代初改裝的殲7-M接受英國的平顯等火控電子設備,到90年代J7G學習參考歐美標准而自己集成全國産的航電、機載設備,到2000年後學成之後的成果――J10、J11的成建制裝備,無一不說明這條道路的正確性。代表中國軍機目前水平的J10和全國産的J11,可以說是參考歐美制式的中國標准,歐美的血統占大部分,完全擺脫了蘇制(俄制)。歐美標准相比于蘇標(俄標),技術理念先進,後向兼容性好,便于集成和開發,這就是我軍機强于蘇制軍機的地方,有那麽一點技術優勢。

  二、民機的對比分析

  俄羅斯目前的民機型號也不少,有圖-204、圖-214、圖-334、伊爾-96、別-200、安-140、安-124、安-74、安-38、雅克-42等,大部分是上世紀80年代蘇聯研制的産品,繼承了較雄厚的基礎,基礎好也是俄羅斯民機行業的一大特點。但就其技術性能,特別是“四性”指標(安全性、經濟性、舒適性、生態性)而言,與歐美先進民機有較大差距,有專家指出至少有15~20年的差距。主要原因是歐美實行的是十分嚴格的飛行性能和裝備技術標准,這就在西方與俄之間架起了一道鴻溝。由于目前俄航空制造業的産品、設備和民航運輸業的現行標准與歐美存在一定差距,俄目前的民機産品要想打入國際市場,只能依靠采購國外的發動機和機載設備的辦法來解决。俄的精英集團也看到了這一點,開展了一些國際合作,如俄的新支綫飛機RRJ項目就選用了法俄合資企業生産的SaM146發動機和多家西方公司生産的飛機系統和設備。總結的說,由于俄繼承了前蘇聯的絕大部分民機産業,有比較好的基礎,幷擁有雖然技術含量不高但能堪大用的民機産品多達幾十種,所以業內人士還給俄冠以民機大國的稱謂,但離民機强國目前看來還有很大差距,也就是說俄的民機産業大而不强。

  接著分析我國的民機。中國的民機主要包括幹綫飛機、支綫客機、貨機、直升機、通用飛機等。主要機型有:小型多用途機、中短程運輸機、幹綫客機、直升機、超輕型飛機等。雖說型號多達幾十種,但國産的大多是老舊機型,這是由我國的航空工業基礎决定的。基礎差、底子薄是我國民機行業的一大特點。爲了提高我航空工業的水平,中國航空工業采取國際合作的方式,尤其是2000年後,多在我們的基礎差、底子薄的領域譬如發動機、機載設備等與國外先進水平廣泛的合作,我們的新舟60、與ARJ21就是在這種合作方式下成果。這也是我們的民機走向國際商用必須要走的一步棋,因爲你不這樣歐美國家就不會給你發適航證。在民機國際商用化方面,我們與俄羅斯站在了同一起跑綫上。俄雖然能生産大飛機,但他的技術明顯落後歐美。首先是發動機技術性能落後。如果說俄在殲擊機發動機領域,基本還處于世界領先水平,但在民用航空發動機領域却遠落後于世界先進水平。俄目前生産的Д-30ky/k 和П、Д-436以及ПC-90A等民用發動機産品大都相當于歐美15~20年前的技術水平。其次是機載設備航空儀表的技術落後。例如:俄的航空儀表存在難已滿足歐美現行民航運輸管理部門的技術標准問題。這是技術標准體制的差距問題,短時間內是難以克服的。俄的民機技術體制雖然技術落後,但俄國內航綫大多還是采用俄自産的民機,他自産的民機還是能堪大用,說明他的基礎好、底子厚,也符合他民機大國的稱謂。這也是他强于中國的地方。

  三、一點補充和總結

  對比中俄的航空工業,俄的航空體制總有被人遺弃的感覺。中國自改革開發後30年的發展,已完全拋弃了蘇/俄體制,走上了參考歐美體制的中國式體制標准。中國目前的飛機是參考歐美標准制造的,發動機是,機載設備也是,還有機場的導航、進場等設備也都是參考歐美標准的中國制式。這條路目前看是走對了,因爲歐美的體制標准更代表未來的發展方向。美國人依靠它的强大的技術實力搞出了代表未來發展方向的F22,給中俄提出了一個追趕的方向。俄要想在短期內搞出一個類似美國F22那樣的戰機是不可能的事情,首先是限于俄目前的電子技術水平,航電這一關他就很難逾越,再加上蘇俄體制與美體制上的差別,它消化吸收還需用一段時間,然後才是蘇俄體制上的再創造。所以筆者預計俄五代機的出台還要等上數年,或許比中國的四代機還要晚一些。這或許就是中國不與俄聯合搞五代機的原因之一吧。熱愛祖國的軍迷朋友們,爲我們拋弃蘇俄航空體制采取類似歐美體制的中國制式而歡呼吧,那是我國上層精英集團的一次英明抉擇。(來源:東方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