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報:世界環境日:馬政府該有更積極的作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6-05 09:04:42  


  中評社香港6月5日電/今天是世界環境日,“推動低碳經濟與生活”是全球活動主題。馬英九將正式宣示推動大規模節能減碳措施,希望帶動節能減碳的風氣。台灣聯合報今日發表社論指出,不過,以台灣節能減碳進度之落後,甚至仍在持續惡化,若政府光是號召,不做更深刻層面的檢討調整,恐怕只是呼一天口號罷了。

  一九七二年,聯合國在瑞典召開首屆人類環境會議,發表“人類環境宣言”及行動計劃,認為人類有足夠能力在不犧牲環境品質的前提下追求經濟發展與生活品質的改善;並將會議召開日六月五日定為每年世界環境日,每年選定一個年度主題積極推動。今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是“踢開碳習慣,推動低碳經濟與生活”。

  聯合國今年世界環境日主題,很俏皮且貼切的選用了Kick(踢)這個字;一方面描述出減碳工作的急迫性,表達了對耗能的舊生活習慣的憎惡;另一方面也顯示,若要改正,只不過是舉腳一踢般地簡單,關鍵端看要不要做。聯合國並列舉少開車改用大眾運輸工具、電器不用時要關機而不是待機、改用節能燈泡等隨手可做但一直懶得動手的生活惡習,呼籲大家今天一腳踢開。

  世界環境日活動要踢開的“碳習慣”,民生的“住商”及“運輸”應是主要的兩塊。社論指出,台灣這兩塊溫室氣體排放合計高達百分之三十二,僅次於“產業”百分之五十三左右的排放量。應強調的是,這兩塊的碳排放近年還在快速上升,但政府始終不曾發起節能減碳,甚至連宣導也做得有限。若認真響應世界環境日“踢開碳習慣”,在政府帶頭下求其落實,應能拿出相當不錯的成績單。

  社論指出,近年來政府重經濟而輕環境,以致減碳的成績即便與開發中國家相較也很難看;這兩年一些國際組織的調查,台灣二氧化碳排放量非但未減,且增長速度去年是全球第一,這個“成績”實在使人民顏面無光。

  自一九九七年底京都議定書通過,及二○○五年二月該議定書生效;不止已開發國家,初期未被公約列管的開發中國家也開始做減碳努力;甚至拒簽議定書的美國亦積極減碳,只有台灣幾乎沒有動作,拿“被聯合國拒絕的國際社會孤兒”來合理化沒有減碳的理由,卻也因暫無國際制裁壓力,致推動減碳毫無成績。

  社論認為,“住商”及“運輸”是可立即著手的兩塊,政府除了要積極宣導,更要提供財稅誘因。不管是鼓勵民眾使用無碳燃料車輛,或推動節能的綠建材及綠建築,一定要有財稅誘因。美國鼓勵油電混合車,給予減免高額貨物稅;歐盟獎勵民眾換開清潔汽車,也有強力財稅誘因;但台灣呢?標榜綠色的扁政府只要一談到錢,不管是省油車,或是綠建材、綠建築,一概靜悄悄;然而,沒有誘因,顯示政府推動節能減碳全是空話一句罷了。

  社論指出,“推動低碳經濟”是世界環境日第二個重點,也是政府最不願面對的產業結構調整的關鍵問題。台灣能源幾乎百分之百仰賴進口,全無條件發展高耗能產業;尤其是以外銷為目標的高耗能產業。花了一大堆運費進口能源,留下可觀的汙染及碳排放卻沒有什麼利潤;就產業政策而言,這完全說不通。扁政府推稱產業百分之五十三的溫室氣體排放是維持台灣經濟成長的動力,以這幾年台灣的經濟表現,證實台灣完全無視能源短缺、環境破壞的事實。

  十年來,在推動節能減碳上,政府幾乎沒有任何實質投入,官方一直停留在呼口號階段,甚至迄今未建立關鍵的碳排放登錄制度,各企業、機構的碳排放完全沒有紀錄;沒有紀錄等於無從驗證、比較,徒有漂亮數字任人喊,未能有效減碳幾乎是必然。碳排放不減反增,問題出在哪裡,難道不是一目了然?

  社論表示,世界環境日聯合國定位為環境嘉年華,但在台灣,則絕不能只是一場環境節慶,而應是自今天起無限期推動的新生活運動。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