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去台灣化”太沉重 訪台變訪華馬急踩煞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6-06 00:39:36  


  中評社台北6月6日電(記者 倪鴻祥分析報導)台灣“外交部”日前通電外館,公文書提到外賓來訪時“適宜”以“訪華”,取代“訪台”,經媒體曝光後昨天臨時喊卡。“外交部長”歐鴻鍊雖解釋,新政策尚待台灣內部形成共識;但真正關鍵在於,馬英九禁不起被扣上“去台灣化”的帽子。

  馬英九1998年投入台北市長選舉,由李登輝高舉他的手,稱他是“新台灣人”。他當選後就積極的透過各種方式,讓自己從“新台灣人”進化到“台灣人”,實際作為包括學習閩南語、客語、原住民語,到苗栗馬家庄祭祖,還以國民黨主席身份,向二二八罹難者家屬道歉、認錯,要求黨史館追溯黨與台灣的關聯,以及追念台籍革命先烈等。

  “總統”大選時,馬英九不論是騎“鐵馬”(自行車)環島,還是“long stay”,他都以“台灣向前行”、“愛台灣”為口號,還多次在中南部的造勢場合裡,感性的強調他是吃台灣米、喝台灣水,長大的台灣人,他燒成灰都是台灣人。

  如今馬英九當上“總統”,郵票票面要從“台灣”改為“中華民國”,“台灣郵政”也要改回“中華郵政”;“總統府”網站原有的括號台灣都從520起悄悄消失。

  “外交部”再把“訪台”的說法改回“訪華”,被綠營質疑“去台灣化”。

  “訪華”之說是為落實使用“中華民國”之名,不過馬團隊早已言明兩岸關係問題十分複雜,包括台灣內部、兩岸、國際的層次都要思考,兩岸進展走得快不如走得穩,顯然馬英九本人也清楚,短期內不宜有太過快速的變動。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