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地震微挫經濟 宏觀調控政策不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6-06 08:07:16  


四川強震帶來的經濟損失佔內地GDP的3%,對整體經濟影響不大,料不會阻礙目前宏調的步伐。圖為四川彭州受災群眾簽領救濟金。資料圖片
  中評社香港6月6日電/四川汶川大地震令今年內地經濟面臨更多不確定因素。政府專家指出,地震帶來的損失料達5,000億元人民幣,只佔中國GDP的3%,無損宏觀經濟的基本面。中國宏觀經濟運行的基本態勢不會因此而改變,因此穩健的財政政策和從緊的貨幣政策亦不會由此進行大調整。

  文匯報報道,國家財政部消息人士表示,目前財政調動大量資金投入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令財政政策開始由“穩健”轉向“積極”,中央預算也可能提請人大審議進行調整,但目前還沒有增發國債的必要。 

  為支持地震災區重建,財政部提出災區重建三年預算,目前已獲國務院批准。中央財政將至少安排250億元用於當前抗震救災的各項支出;今年中央財政安排700億元建立災後重建基金,明後兩年繼續作出相應安排。截至4日12時,各級政府已投入抗震救災資金230.74億元,其中中央財政投入186.8億元。

  據此估算,今年中央財政為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投入的資金將超過1,000億元,佔中央財政收入全年計劃的3.2%以上。此外,中央國家機關08年的公用經費支出擬按預算一律削5%,省下的資金全用於抗震救災。財政部科研所副所長劉尚希認為,大規模的財政支出表現了穩健財政政策在震後的一種積極取向。 

  財政政策 由穩健轉向積極 

  按照年初預算,今年全國財政收入58,486億元,比上年增長14%;中央財政赤字預算擬安排1,800億元,比2007年預算赤字減少650億元;長期建設國債擬安排300億元,比去年減少200億元。縮減國債發行規模和赤字體現了穩健的財政政策取向。有消息人士表示,中央預算將因抗震救災進行調整,國務院將在6月下旬召開的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上提交預算調整方案。調整可能涉及建立災區恢復重建基金和減少中央公用經費支出的情況,但不會對國債和赤字進行調整。 

  貨幣政策方面,分析人士認為,地震難以撼動其緊縮的主基調,甚至可能繼續“加碼”。從中短期來看,地震會加大通脹上升壓力,減小經濟下滑風險,從緊貨幣政策的取向自然難以改變。考慮到財政政策有轉向“積極”的跡象,貨幣政策將在防通脹、防經濟下滑的宏觀調控中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 

  物價再漲 央行不排除加息 

  分析指出,下半年存款準備金率上調或仍有空間。年內加息的可能亦存在,如果非食品CPI漲幅顯著擴大或PPI漲幅突破10%,央行可能會使用加息的緊縮政策,信貸控制將更為嚴格。災區貨幣供給增加意味著其他地區貨幣供給減少,央行將著力防止貨幣信貸過快增長,從而為防止全面通脹提供一個偏緊的總需求約束環境。此外,人民幣升值將更加針對一攬子貨幣,從而更富有針對性地抑制出口增速。 


    相關專題: 四川汶川縣8級地震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