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美軍緣何耗巨資擴建關島基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6-06 11:41:27  


駐關島基地的美空軍戰略轟炸機群。(資料圖)
  5月31日,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宣稱,美國將投資150億美元用于在關島修建大型軍事基地,以確保空軍力量部署,增强遠程快速投送兵力兵器和應對亞太地區突發事件的能力,增强航空母艦停泊補給和續戰能力,增强反導和精確突襲目標的能力。蓋茨强調:“這是美國在太平洋地區軍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美國由誰當總統,美國在亞洲的安全政策都不會改變。” 

  考慮到亞洲幅員遼闊,有關國家距美國本土遙遠,美國又很難在這一地區尋求“聽話的”領導人和“友好可靠的”軍事基地等因素,美軍認爲自己必須具有持久的遠程兵力投送能力、强大的核威懾力和遠程精確打擊能力,以便在必要時隨時發動攻擊,幷可在亞太地區長期“躍馬橫刀”,爲所欲爲。

  爲此,美軍要求優先發展部署隱形乃至無人駕駛戰鬥機、間諜衛星以及隱身戰艦等,在太平洋地區至少部署6艘航空母艦和美國海軍60%的潜艇,幷且在2012年前每年增購2艘攻擊潜艇。而要給這麽龐大的兵力兵器集群找到落脚點,做到進可攻、退可守,關島便成了美軍的不二之選。 

  位于西太平洋馬里亞納群島最南端、面積約500平方公里的關島,西可前進亞洲大陸沿岸,東可經夏威夷連接美國本土,南可輻射東南亞、大洋洲,北可照應日本和朝鮮半島,是美國在西太平洋地區的最佳兵力配置、機動與投送中心和前進基地。近年來,美國不惜耗巨資擴建關島基地,向那里高頻度、高密度地調配高精尖武備。數量之多、規模之大、技術含量之高,都爲美國自越戰以來所罕見。美國如此“大手筆”,動因主要在于進一步提高戰略威懾能力,嚴密監控、誘導亞太地區安全局勢向美國希望的方向演化。 

  二戰結束至今,美國對一些“不放心的”地區和“不聽招呼的”國家習慣于使用威懾戰略,試圖將地區局勢控制在自己可以支配的軌道中。爲此,美國曆來重視提高軍隊的威懾能力,近年來又設定了有能力在所有軍事行動中奪取對敵優勢,運用新的聯合作戰原則,“出色地”實施從人道主義援助、維和行動直至高强度沖突等所有軍事行動的目標,幷通過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渲染宣揚自身遂行戰略威懾與實戰威懾的能力。美國將提升威懾能力作爲軍隊建設重點和軍事戰略調整重要方面的特點,在亞太地區顯現得尤爲淋漓盡致。無論是設置三條島鏈還是打造南北雙“錨”,無論是倡議建設千艦海軍還是在關島大興土木,都是萬變未離其宗。 

  美國國防部《國防戰略報告》提出,21世紀上半期,美國的軍事戰略重心將轉向亞太地區。美國對亞太地區軍事戰略進行調整,早在布什政府上台伊始就已精心策劃,目的在于由原來的“前沿部署”轉變爲“靈巧進入”,增强美國海外駐軍遠程快速投送和機動能力,擴大美國的戰略縱深,牢牢掌控“不穩定因素增多的”亞太地區。美軍爲達到在亞太地區“快速機動、精確打擊、遏制危機、先發制人”的戰略目的而傾力打造關島基地,可以說就是這一動向最爲有力的一個例證。(來源:解放軍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