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澳門日報:創造美國歷史的總統初選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6-06 10:52:34  


  中評社香港6月6日電/在初選最後一天贏得足夠的代表提名之後,美國總統參選人奧巴馬星期二宣佈自己成為“美國民主黨總統提名人”,結束了一場曠日持久、勞師動衆的激烈選戰。儘管希拉里還沒有立即認輸,然而大局已定,等待她的只是決定日後的去向:是當奧巴馬的競選副手還是暫且告退,待來日東山再起。其區別在於,先當一任副總統有利還是不當更有利實現總統之夢?

  澳門的澳門日報今日發表社論說,自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總統選舉開始實施預選制以來,就未有過一個黨內初選是如此膠着進行的。這次歷時十六個月的總統初選,創造了美國的歷史,那就是這場游戲首次在一位黑人和一位女性之間展開角逐。更可能創造出黑人當選美國總統和女性當選副總統的歷史,如果希拉里願意搭檔的話。不過,這些已經創造和可能繼續創造的歷史,已是在美國立國二百二十多年之後的事了。

  女性的希拉里參選,與黑人奧巴馬一樣,都給美國選民以新的刺激,還給了美國女性極大的激勵。但相對於已有不少西方國家選出女性總統而言,美國並未走在這個潮流的前面。或者可以說,希拉里倒是借助這一潮流的動力來參選的。

  社論指出,儘管奧巴馬帶着明顯的有色人種烙印,但人們注意到,在初選中,他並未刻意打“種族牌”,這是他的聰明之處。有學者指出,不能說奧巴馬的勝利就代表了美國社會種族觀念的進步,奧巴馬的勝利恰恰是因為他“不打種族牌”,強調美國需要“變革”。

  從希拉里與奧巴馬兩人的經歷和背景看,這場初選無異是一次“經驗”和“變革”之戰。相對於希拉里在國會山打滾經年,四十六歲的奧巴馬像是個“涉世未深”的初哥。但他要改變美國現狀的變革基調,卻能打動民心,尤其討得年輕選民的歡心。共和黨的布什政府執政八年,乏善足陳,伊拉克戰爭弄得財政困頓,拖累經濟,民怨沸騰,民間求變之聲高漲。奧巴馬的出現,正好迎合了求變這一強大民意,被許多選民看作是改變現狀的新希望。

  雖說奧巴馬政壇閱歷尚淺,但他短短幾年的奮鬥“奇跡”,卻又深深地吸引了選民,令許多美國人願意把追尋新的“美國夢”的機會交給這位年輕人。奧巴馬有一句這樣的競選詞:“有些人說:選我吧,我更了解政治遊戲。我說:選我吧,我將改變這個遊戲!”

  希拉里有個當過總統的丈夫克林頓,被希拉里視為競選“資本”,其影響力可供利用,因此在選舉的初始階段信心十足,連籌措競選經費的事也放鬆了。但這種來自錯誤估計的自信,反使希拉里處於弱勢。在許多選民心目中,希拉里姓“克林頓”,從心理和本質上說,選希拉里跟選克林頓沒有甚麼兩樣,社會的變革將因此變得“可以預見”,缺乏新鮮感。

  說到競選經費,其重要性在美國不言而喻,當奧巴馬的經費增加到比對手希拉里多出一倍時,希拉里才猛醒過來,急起籌募,可惜為時已晚。資金來源的最大不同,是希拉里主要靠黨內大老,奧巴馬則更多的是來自網絡的小額捐助者,顯示其陣營的動員能力更強。在募款環節上,不能不說是希拉里的失着。

  至於在競選中形象的塑造和語言魅力,奧巴馬的表現無疑要比希拉利好。有人認為奧巴馬的表現可能比當年的克林頓更完美,並將其與肯尼迪相提並論。奧巴馬還有一個優勢是出身平民家庭,對平民階層更具感召力。

  社論說,平情而論,選戰如此緊湊,希拉里的總體表現亦算不差。當不成總統候選人,當個副總統候選人,也是“創造歷史”。奧巴馬若能與希拉里搭檔,“變革”加“經驗”,其效果將超過“一加一等於二”,比現有其他可能選擇的副手都要好,以此迎戰共和黨的麥凱恩,勝算和贏面會高得多,民主黨內對此寄予厚望,關鍵就看希拉里自己的抉擇。雖然希拉里還沒認輸,但從她選後發表支持奧巴馬競選的善意談話看,她星期六宣佈退選時答應做奧巴馬競選副手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相關專題: 美國總統大選 初選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