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富權:馬英九未能與時俱進,受困李登輝路線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6-10 15:19:10  


日後兩會談判向縱深發展後,將會發生兩種不協調,不但是在台灣內部,前方與後方難以合拍,而且在兩岸之間,也存在著一方效率較高,另一方老是等待“陸委會”批覆及指示,因而將會拖慢談判進度的情況。
  中評社香港6月10日電/澳門新華澳報今天發表富權的文章說,中斷了十三年的海協、海基會商談,將於明日在北京恢復舉行。台灣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今日將率領海基會代表團前往北京。在行前,馬英九於昨日會見了江丙坤一行,並強調兩岸都在寫歷史,可見他十分重視海峽兩會的復談。因為這不但是海峽兩岸人民求和平、求發展、求穩定的熱切願望,將會得到全面實現的重要標誌,也是馬英九就職後,因“內閣”連續在“閣員綠卡”及油價急漲、水災應變不足等問題上的“突槌”表現,而致“蜜月期”可能會提前結束,必須盡早兌現競選時對兩岸政策開出的“支票”,才能消彌民怨,延展其與民眾的“密月期”,並反襯陳水扁時期胡鬧的大陸政策的荒謬的需要。 

  正因為如此,台灣政界都將部份注意力集中在海基會代表團成員的官方身份上--“陸委會”副主委傅棟成和“交通部”政務次長游芳來都將以“顧問”身份上談判桌,這是兩岸接觸以來,第一次有政務官直接參與協商談判,創下了兩岸商談的最高官員層級。另外,還有“交通部”航政司司長林志明、“交通部”觀光局局長賴瑟珍、“內政部”移民署長吳學燕等,都將以代表團成員名義,上桌參與談判。因為有了掌握政策的“政府”官員為海基會主談人員當場拍板,這是馬英九“馬上”出政績的愿望能夠得到切實落實的組織保證。當然,也將為馬英九逐步擴大海基會談判成果,將來晉入更高層級尤其是簽署“兩岸和平協議”,台灣參與國際活動的談判,予以逐步舖墊。

  文章說,其實,何止是台灣方面將有官員直接上桌談判?在大陸方面,更是相關部門官員直接上桌談判,而且就是直接擔任主談代表,連“顧問”的“掩飾”身份也不需要。實際上,海協會參與今次兩會復談後首次會談的成員,領軍代表是會長陳雲林,主談代表為常務副會長鄭立中、執行副會長孫亞夫,及秘書長李亞飛。另外,大陸民航總局、旅遊局的官員,也將參與談判。其中,鄭立中是國台辦常務副主任,孫亞夫是國台辦副主任,李亞飛是國台辦綜合局局長。也就是說,等於是國台辦官員直接“赤膊上陣”參與談判,連“顧問”的身份也是多餘的。這種體制,能促進談判的效率和品質,無須事事請示,可以當場敲槌,比“陸委會”官員只是以“顧問”身份與會,盡管也可以當場同意海基會與談代表的請示,但仍是隔了一層的安排,要進取得多。如果說,明日開始的兩會復會首次談判能夠完全滿足到馬英九的意願,固然是“國共合作”的平台在發揮著重要作用,及兩岸領導人都希望能緊緊抓住兩岸關係發展的難得機遇,以“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的態度而促成的話,那麼,大陸方面展現最大的誠意,以國台辦官員直接上陣談判,保證談判的效率和品質,也將是功不可沒。

  當然,這也折射了兩岸政治體制的差異。在大陸,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具有“領導一切”的政治功能。而國台辦實質上是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作為中共中央的工作機構,必然直接受權。再加上海協會與國台辦是“兩個牌子,一套人馬”,海協會的負責人實質上就是國台辦的相應級別官員,這樣的體制可減少轉折環節,既可使與談代表在談判過程中準確掌握、貫徹中央的意圖,也可在複雜多變的談判過程中,即時作出調整策略決定。而在台灣方面,由於馬英九反對“以黨領政”,堅持只能是“以黨輔政”,故不但是中國國民黨的大陸事務部主任張榮恭等人未能出任海基會的高層官員,而且海基會人馬也基本上與“陸委會”官員“脫鉤”,除了是保留了“陸委會”主任秘書張樹棣兼任海基會副秘書長之外,民進黨時代實施的由“陸委會”副主委兼任海基會秘書長的做法,遭到否定。因此,台灣方面也就無法象大陸方面那樣,由“陸委會”官員直接出任主談代表。這既有可能會對談判的效率造成一些影響,而且在日後兩岸進行政治性質的談判如“簽署結束敵對狀態協議”及“台灣參與國際活動”等時,不排除會發生“海陸大戰”。

  實際上,大陸方面要脫掉“白手套”,由國台辦官員直接“赤膊上陣”談判的意圖,十分明顯。比如,在六月三日的海協會領導層改選中,增設了執行副會長和駐會副會長,而今次參與兩會談判的副會長的人選,全部是國台辦現任官員,由退休官員轉任的副會長如王富卿、王在希、安民、張銘清等全都不參與談判(兩會談判期間,張銘清將到澳門參加一項研討活動)。這就折射出,大陸的佈局,是國台辦官員以海協領導層名義直接參與談判,而海協領導層中的退休官員,則可能轉為專門負責兩會交流部份的業務。

  文章說,這就使海峽兩岸對待兩會談判的態度,發生重大岐異:大陸方面有意要逐步消除海協會的“白手套”形象,而台灣方面則仍要將海基會當作是“白手套”。由此可見,馬英九未能與時俱進,仍然受困於李登輝的大陸政策及兩岸談判路線。倘此,雖然今次的周末包機和大陸居民赴台旅遊議題,因此前已循“複委托”的“澳門模式”談妥,只待一簽,因而將會較為順利。但日後兩會談判向縱深發展後,就將會發生兩種不協調,不但是在台灣內部,前方與後方難以合拍,而且在兩岸之間,也存在著一方效率較高,另一方老是等待“陸委會”批覆及指示,因而將會拖慢談判進度的情況。甚至,不排除將會重演兩會談判前次中斷的一幕:前方已與海協會談妥協議文本,只待一簽,後方的“陸委會”卻以技術手段予以阻撓,致使前方功虧一簣,白費心血。


    相關專題: 兩岸兩會恢復協商談判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