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顧長永:兩岸復談成功 台灣建立新市場經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6-14 01:20:16  


台灣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教授顧長永。(中評社 倪鴻祥攝)
  中評社台北6月14日電(記者 倪鴻祥專訪)兩會重啟制度性協商,台灣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教授顧長永接受中評社專訪時表示,兩岸將開啟新的關係,對台灣而言,將透過增加新的經濟活動機會,建立一個新的“市場經濟”。

  長年專注於亞太區域研究的顧長永,曾帶領研究團隊在中山大學成立東南亞研究中心,研究台灣與東南亞政經關係,他曾指出馬英九只要秉持“九二共識”的立場,即可順利與大陸展開正式對談,馬英九後續要擔心的,在於台灣民生經濟能否改善。

  顧長永表示,海協、海基兩會復談,達成兩岸七月週末包機直航與開放陸客來台觀光,十月商議貨運包機也有契機,還觸及共同探勘東海油田的問題,開放的範圍比原先預估還大,超乎想像,這代表兩岸都有加強合作的意願,他對馬政府這次的成果給予正面肯定。

  顧長永說明,所謂“市場經濟”(Market economy),就是指經濟活動透過自由的供給與需求來運作。過去兩岸沒有流通,台灣經濟活動有所侷限,現在經由兩會復談達成的成果,等於是開啟兩岸新的關係,台灣也會增加新的經濟活動,因此透過自由的運作,從而建立新的“市場經濟”。

  顧長永指出,七月順利實施週末包機直航、開放觀光後,只要觀光人數呈現穩定直線成長的趨勢,短期觀察台灣三個月,民生經濟就會出現轉捩點,因為經由直航的鼓舞與旅遊人數增加,相關產業便會獲得成長發展的機會,舉凡旅遊業、飯店業、遊樂區、交通運輸,文化產業、服務業,乃至於一般的餐館、小販等,都會受益,並可增加台灣的就業機會。

  顧長永表示,從中期觀察,放長時間到下半年,也就是今年年底、明年農曆年節,或許是比較保險的看法。這段期間,兩岸都會碰到重大節日,像是中秋節、大陸十月一日國慶長假、台灣雙十節、元旦,以及農曆年假等等,都是刺激觀光人數大幅成長的好機會,若十月貨運包機能順利談成,台灣把握機會,就是改善民生經濟的好時機。

  顧長永表示,從長遠的角度觀察,兩會復談有了初步的好結果,必定會持續進行更進一步的經貿交流談判,像是開放陸資來台投資等,因此,只要台灣下半年民生經濟有所改善,即可驗證未來一、二年的成長趨勢。

  顧長永也指出,台灣現在要擔心的,就是開放會不會太大、太快?畢竟台灣從封閉到開放,反對黨可能批評腳步過快,但這是民意選出的合法政府,兩岸三通開放也是民之所向,所以可以把反對黨的批判視為監督,同時透過“立法院”的監督,也可以避免讓台灣的利益受損。

  顧長永認為,兩岸經貿順利開展後,台灣民眾會逐漸開始關心何時要與大陸對談和平協議及國際參與的問題,因為這是馬英九在競選時期再三強調的;國際參與的問題或可和經貿交流的談判同步進行,和平協議的談判時機,恐怕最快也要等到半年後才適合討論,畢竟兩岸復談,要先易後難,也就是先從容易的解決,再進入最困難的軍事協議。

  顧長永指出,馬英九選前要求大陸撤除飛彈,現在仍應持續要求撤彈,不必低調或是扭轉議題,這沒有什麼錯,因為古今中外,從來就沒有互相用飛彈瞄準對方,還要簽署合作協議的例子,馬英九持續要求撤彈,才可測知大陸的誠意,才能取得互信的基礎。

  顧長永表示,台灣要求國際參與,同樣也可測試大陸的誠意,因為過去台灣完全被封鎖,因此最基本的可要求大陸別杯葛台灣,其次再求如何協助台灣參與國際,像是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等。

  顧長永指出,只要兩岸能找到都可接受的名稱,如現在用“中華台北”的名稱,雙方目前都可接受,兩岸就有討論空間,只要雙方各退一步,就會有更多的國際參與機會。


    相關專題: 兩岸兩會恢復協商談判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