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格魯吉亞何以時時抵牾俄羅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6-15 12:47:10  


5月3日,在格魯吉亞的阿布哈茲地區邊境,維和士兵在一個俄羅斯維和部隊負責的檢查站執行任務。格魯吉亞外交部2日發表聲明,抗議俄羅斯向阿布哈茲增派維和部隊,並要求俄從這一地區撤出增派部隊。 新華社
  十幾年來,兩國劍拔弩張的危情時有發生。不過,每次都是只見“烏雲密布”,“雨”並沒有下來。

  自打蘇聯解體以來,俄羅斯與格魯吉亞這兩個新誕生的國家之間矛盾、沖突和對峙幾乎就沒有停止過,而且有越來越緊張的趨勢。2008年4~5月間,由於格魯吉亞無人駕駛偵察機接二連三被本國國內阿布哈茲軍方擊落,政府大動肝火,開始向與臨近阿布哈茲的地區大量屯兵,而俄羅斯則向阿布哈茲增加維和兵力,聲稱要嚴厲回擊格魯吉亞可能發動的侵略。雙方劍拔弩張,以致有人用“臨近開戰狀態”來形容俄格關係的危機局面。十幾年來,兩國之間類似的情況經常出現。不過,每次都是只見“烏雲密布”,“雨”並沒有下來。

  兩國關係的基本底色 

  高加索山脈從西北向東南橫亙在黑海和裡海之間,構成歐洲和亞洲分界線的一部分。山脈南北兩側的民族之間、國家之間,關係複雜而特別。高加索山脈北邊稱為內高加索或北高加索,現在屬於俄羅斯的南方大區,那裡有與俄羅斯中央政府關係比較好的北奧塞梯─阿蘭自治共和國、印古什共和國,也有與俄羅斯中央政府關係曾經不好的車臣共和國,另外還有卡拉恰伊─切爾卡什共和國、卡巴爾達─巴爾卡爾共和國、達吉斯坦共和國。高加索的南邊稱外高加索,也稱南高加索,分布著三個國家──以東正教為主要信仰的格魯吉亞、以傳統基督教為主要信仰的亞美尼亞和信仰伊斯蘭教並與伊朗關係密切的阿塞拜疆。高加索山脈把歐亞大陸分成了兩部分,而它自己也被不同的民族和國家分成兩部分,被不同的文明、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大國勢力所撕裂。 

  一個是與俄關係密切的阿布哈茲 

  在外高加索的三個國家中,與俄羅斯關係最緊張的是格魯吉亞。格魯吉亞是一個小國,國土面積是俄羅斯的0.41%,2006年初的人口總數是俄羅斯的3.1%。兩個大小相差如此懸殊的國家為什麼關係緊張?原因無疑是多層次的,其中,最直接的是格魯吉亞的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與俄羅斯關係過於密切。 

  阿布哈茲是格魯吉亞的一個自治共和國,位於格魯吉亞西北的黑海之濱,首府是沿海城市蘇呼米,距離俄羅斯南方療養勝地索契非常近。蘇聯時期,斯大林等領導人都在索契建有別墅。在經濟方面,蘇呼米在沙皇俄國和蘇聯時期是茶葉和柑橘的主要產地。阿布哈茲與俄羅斯西南部黑海沿岸地區同屬一個地區經濟圈。另外,阿布哈茲人早在公元6世紀就皈依了基督教,11世紀奧斯曼帝國崛起後又受伊斯蘭教的影響,在歷史、語言和文化上與北高加索人更為接近。阿布哈茲與俄羅斯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交往遠遠比與地處山中的格魯吉亞中心第比利斯的交往更加密切。由於阿布哈茲人長期有親俄傾向,格魯吉亞在語言文化、民族政策等方面常常對其採取壓制政策。蘇聯解體、格魯吉亞獨立建國後不久,阿布哈茲也於1992年7月宣布獨立,格魯吉亞中央當局派兵進駐,由此引發長達一年多的武裝沖突,造成上萬人傷亡,一半居民逃離家鄉。在俄羅斯和國際社會的調解下,沖突雙方於1994年5月在莫斯科簽署了停火協定。根據這個協定,俄羅斯軍隊以獨聯體維和部隊的名義進駐了阿布哈茲地區。從這之後,俄羅斯以各種方式加強與阿布哈茲的聯系,如簡化阿布哈茲人加入俄國籍的手續,重開通往蘇呼米的鐵路等等。格魯吉亞則對阿布哈茲施行經濟封鎖和禁運。直到今天,這裡仍是俄羅斯與格魯吉亞的角鬥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