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受地質災害影響 汶川7萬人再次大轉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6-16 09:04:23  


 
縣城或重回孤島

  報告指出,汶川縣地震前原有地質災害點160處,震後截至6月2日的統計已發現新增地質災害點3590處,其中79處新增點已對縣城形成壓迫和包圍之勢,幷隨餘震和降雨而日漸惡化,嚴重威脅到縣城已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和全部的對外交通綫安全。

  報告指出,目前雨季已至,次生地質災害一旦誘發成災,汶川縣將重回孤島狀態。

居民安置地點缺乏

  報告指出,目前汶川縣城內,絕大部分房屋已成危房,只剩下十多處理論上可用的房屋,但由於被危房包圍,也幷不安全。同時,縣城內極少數可避免次生災害影響的土地上也遍布危房,短時間內無法拆除。報告認爲,目前汶川縣較爲安全的集中安置點有兩處,一處位於雁門鄉,可安置2057戶,另一處位於七盤溝,可安置1200戶,距縣城分別爲3.5公裡和4公裡。地質調查隊徒步調查證實,七盤溝安置點上游還有5處小型堰塞湖存在,如不排除險情,也無法使用。

  至於鎮鄉一級,現在僅綿虒鎮尚有239畝耕地可用於安置,但也受到山體滑坡和洪水上漲的雙重威脅,留足安全間距後僅能安置2958戶,其餘各鄉鎮已無任何安全之地可用。

  地質災害也讓當地居民的農業生産遭到重創——汶川縣原有耕地106500畝,地震導致滅失土地42000畝,嚴重損毀48000畝,僅存1萬多畝耕地。如果將居民就地安置,其生存基礎已經喪失,吃飯和飲水都將面臨嚴重困難。

建議汶川建新縣城

  專家組同時發現,特大規模的山體崩塌使縣城的兩江六岸盡成裸岩、裸土,構成連綿不斷的巨大沙塵源。每個晴日,午後河穀風溯江而上,整個穀地下起草坡上達雁門均處在沙塵暴籠罩之中,屬重度污染,這些天經曆的最低能見度只有不足百米。所有地質、生態、岩土工程、工程地質專家的共同意見認爲,這種情况會持續數年甚至數十年,對人體健康構成極大危害。汶川縣城已不具備適合人居住的環境。

  專家建議,汶川縣境內受災群衆應該迅速轉移到汶川與都江堰接壤的平原地帶。

  報告建議,汶川縣城已經不具備原址重建的空間面積和環境容量,汶川應考慮異地重建。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