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南都:中國要爲資本市場開放做好準備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6-17 17:23:04  


  中評社香港6月17日電/南方都市報今天的社論說,歷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雖然時間場地不同,但相同的是美方要求中國開放金融業、開放資本市場。

  社論指出,中美開展第四次戰略經濟對話前夕,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宣布,全面啓動對證券業和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評估工作。較爲接近事實的看法是,中國證監會的這一發言是在中美談判之前做出的戰略性開放姿態。

  更爲實際的開放案例來源於一家新的合資券商公司。中國證監會6月15日宣布,批准由方正證券和瑞士信貸合資成立的瑞信方正證券,暫停3年的合資券商審批業務重新開閘。

  社論認為,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金融行業開放是大勢所趨,對此不應存在疑義。最讓人擔心的是,我國的金融機構(包含證券業與銀行業在內)能否抵擋開放後外資咄咄逼人的市場佔有能力?

  中國資本市場屬於倒逼式的開放,美方步步進逼,中方有條件、有原則地步步退讓,最終達到雙邊對等開放的目的。根據中國證監會的數據,我國資本市場開放程度不低。除了現有的面向境外投資者的B股市場、允許內地企業到境外上市等政策外,已設立逾30家合資證券公司及基金公司,允許4家境外證券機構的駐華代表處成爲滬深交易所特別會員,許可60家境外證券機構在內地直接從事B股交易;已有6家境外證券交易所在華設立代表處。

  中國目前的經濟狀况足以吸引全球資金———嚴控信貸,經濟雖有下滑但仍有巨大的發展潜力,各種大項目上馬,剛性的投資需求由於房價與股價下降被抑制,只等政策放松就會發生反彈。在市場低迷時布陣,成爲外資的最好選擇。

  社論說,我們應該承認市場力量的不可抗拒。受市場本性驅使,主要資本項目受到嚴厲管制沒有能够阻擋外匯進入中國的脚步。中國人民銀行數據顯示,從去年開始,外匯貸款的增長不斷加快。今年一季度,外匯各項貸款增加488億美元,同比多增462億美元,增加18倍。德意志銀行分析師認爲,今年頭4個月,中國官方儲備增幅爲2300億美元,而實際熱錢流入量可能達到3700億美元。大量外匯的進入,給國際投資者提供了促使中國金融開放的强大動力。而目前國外商業銀行、投行、投資機構早已在中國布局,一些合資金融公司也在擬議之中。監管層百密百疏,一旦宣布開放,將有千百家由境外專業人士主導的金融機構像雨後春笋般出現。

  應對開放的衝擊,有關部門未雨綢繆。

  以券商爲例。借著上一輪熊市變局,有關方面强力整頓券商,進行行業的大幷購大重組,全國100多家券商將被劃分爲四類,以淨資本等爲門檻,A類即從事相關創新活動證券公司類,要求綜合類券商的淨資本要在8億元以上,經紀類券商的淨資本要在1億元以上,獲選A類的券商將在通過審批的前提下有資格從事各項創新活動;又是借殼上市,又是保薦,又是創設創證,吃盡獨食。經此輪重組,不消說券商虧損一筆勾銷,資本金急劇擴大。不過表面的風光難掩體質的不足,很少有人會否認,我國的券商還處於靠天吃飯階段,業績隨著資本市場的熱度變動,而從創新類券商發行權證的過程可以看出,他們的責任水准也沒有因爲重組發生太大的變化。行業門檻的行政設置使不同的牌照擁有不同的溢價權,使券商不費多大的力氣就可以獲得不菲的收益。

  社論指出,爲了在開放之前做大做强我國的國有券商,有關方面花費的成本不低,設想不可謂不周到。只是思路可能需要變一下。能否不在國有控股的前提下通過扶持重點企業做大做强,然後按照扶持之後的門檻給出不同的利潤?

  大幷購大重組,整合資源爲國有控股的大企業、大公司服務的思路雖然穩妥,但也有風險。這些大公司在短期內成爲全國甚至世界的龍頭企業,如在去年股市極盛期,工行的總市值一度超過花旗。但除了市值外,公衆關心的還有類似工行這樣的大企業的組織架構,創新能力,真實的中間業務能力,以及控制風險的能力。前者能給投資者帶來短期收益,而後者則能使中國經濟與中國投資者獲得一流的金融配置企業。

  以資本與優惠政策扶植起來的大企業,一旦真正進入開放時代就會遇到一些挑戰。在開放之前,有關方面有必要深入思考中國企業的改革路徑,找到國有控股企業的市場化之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