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文匯報:調整成品油價格勢在必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6-21 15:59:01  


  中評社香港6月21日電/文匯報今天刊登經濟分析師周子勳的文章說,國家發展改革委6月19日宣佈,自6月20日起將汽油、柴油價格每噸提高1000元,航空煤油價格每噸提高1500元;自7月1日起,將全國銷售電價平均每千瓦時提高2.5分錢。液化氣、天然氣價格不作調整。 

  文章說,國家選擇在我國第18個全國節能宣傳周對成品油價格進行調整,是有一定深刻意味的。成品油問題複雜,涉及的因素很多,如國內石油市場的開放、資源價格機制改革、全球金融市場動盪、美元貶值、國內通脹加劇、國企石油巨頭的博弈等,在筆者看來,能否解決成品油問題,保證成品油以一定價格穩定供應,就是新政府面臨的一個緊迫挑戰,也是考驗新政府,甚至攸關我國未來經濟增長的一個關鍵指標。從這層意義上來說,國家在承受巨大壓力之下,調整成品油價格乃勢在必行。 

國際油價高漲 國內供應不暢 

  具體來說,我們可以圍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首先,國際油價高漲。今年以來,國際石油價格飆漲了近50%。紐約市場的原油期貨價格,年初還報100美元一桶,至今已飛漲到接近140美元的水平。隨著國際油價攀升,近期國內多個城市都出現了“油荒”——廣州、深圳、珠海、杭州等東部沿海和南方城市陸續出現柴油荒,有的加油站只能限量供應,有的乾脆暫停供應柴油。廣州柴油供應全面告急,不少加油站直接掛出“暫無柴油”的牌子。由於大量外省車輛進入湖南加油,更導致京珠高速湖南段一度擁堵,有些服務區排隊車輛長達三四公里。 

  文章說,其次,國內成品油價格控制的扭曲導致柴油供應不暢。其效果已在生產領域有明顯體現。據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6月18日發佈的報告稱,由於國內油價倒掛加劇,煉油企業積極性不高,5月份我國成品油(汽、煤、柴油)產量出現2003年以來的首次下降,同比下降1.3%。由於國內市場油源緊張,油品短缺現象有由南向北擴展的趨勢。在原油價格大漲的情況下,5月份,全國原油產量增加到1618.2萬噸,同比增長1.8%。但在5月份,國內成品油生產卻進一步下滑。汽油產量為479.9萬噸,同比下降6.4%,柴油產量1081.9萬噸,同比增長2.6%。5月份成品油產量下降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包括進口原油貨源難以組織、地震因素,以及企業檢修、地方煉廠因煉油虧損而減產等,但成品油價格未上調、煉油虧損、企業生產積極性不高是關鍵原因。如果說此前國有煉油企業在虧損之下仍努力執行保證成品油充分供給的政治任務,那麼從產量上看,至少在5月份這種政治任務執行得並不好。如果這種同比下降趨勢持續下去,國內油荒就有可能呈燎原之勢。 

開油價管制 對通脹影響不大 

  再次是通脹因素。由於居高不下的通脹,政府遲遲未放開能源價格的市場化改革,而一直採取補貼石化企業的方法來抑制油價。5月份我國CPI漲幅趨緩,國家就調整成品油價格,可見是慎而又慎的。但放開油價管制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影響通脹水平?曾有人測算,油價每上調10%,推高CPI漲幅約0.5個百分點;也有分析表示,只要CPI漲幅在8%以下,就可以承受油價上調的壓力。有專家表示,短期來看,油價上調難免會加重通脹壓力。但PPI承受的油價上漲壓力顯然要大於CPI,在傳導過程中,這一壓力會被逐漸消化,因此只要控制好油價上調的幅度與步驟,完全可以將其對CPI的影響降到最低。此外,持續財政補貼也給政府財政帶來的不小的壓力,據中金公司宏觀經濟研究團隊的測算,目前中國成品油價格離國際水平約有40%的差距,國家對於油價的隱性補貼在2007年已經超過2200億元,佔GDP的0.9%,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當然,筆者還注意到一個新的因素,即地方政府啟動成品油儲備,可能加劇未來成品油市場供應的壓力。日前,上海首家成品油應急專項儲備基地的核心項目在上海化學工業區奠基,預計2009年初百聯油庫將建成投用。上海市啟動這一項目,目的是緩解國際油價波動對國內成品油市場的衝擊,改善季節性成品油供應短缺。說白了,地方被去年的油荒給搞怕了,想自己建成品油儲備進行調劑,以備不時之需。有此想法的不止上海一家。出於對去年頻繁發生油荒的擔憂,包括廣州、昆明、深圳等地在內的不少地方政府,都開始尋求建立這樣的成品油應急專項儲備項目。 

  文章說,可見,成品油供應問題已成為多種問題的匯聚點,這些問題都使得國內成品油的生產與供應形勢變得異常複雜,各種問題相互纏繞,互相制約。能不能解開這個難題,對我國新政府是一個很大的挑戰。而調整成品油價格可能成為解決這個問題的突破點。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