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時:抗通膨政策方向 馬政府當心自亂陣腳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6-28 08:12:37  


  中評社香港6月28日電/國際原油價格已飆過一四○美元的歷史天價,石油輸出國家組織預估今年可能飆上一七○美元,全球約有三分之二的人口籠罩在有史以來最嚴重的通貨膨脹危機中。台灣中國時報今日刊載社論說,台灣中央銀行昨日大幅提高存款準備率並且微幅升息半碼,意在向市場宣示打擊通膨的決心,然而這帖猛藥是否能收到緊縮貨幣的效果,有賴馬政府的財經政策能否前後步伐一致,而非自相矛盾。 

  這波由國際油價與食物價格高漲所推升的物價全面上揚,讓今年全球消費者物價年增率平均為五.五%,這已是一九九九年以來的最高。近年亞洲各國的消費者物價年增率幾乎都是倍數上揚,例如中國大陸的通膨率由一年前的三%倍增為八.五%,創十二年新高;俄羅斯由一年前的八%上揚至十四%;印尼由九%上揚至十二%,拉丁美洲的情況更嚴重,例如委內瑞拉就接近卅%。 

  歐洲央行總裁特里榭日前提出警告說,油價的新聞不斷創新高,容易引發民眾的通膨預期心理,紛紛要求加薪,啟動工資與物價上漲的惡性循環,就像一九七○年代的石油危機一般。《經濟學人》指出,一九七○年代各國央行最大的錯誤是讓資金太寬鬆,高漲的油價很快演變成百物齊漲。目前最令人憂慮的是,全球的貨幣政策是一九七○年以來最寬鬆的時刻,因為平均實質利率是負的。

  社論指出,對於這一波物價高漲,許多開發中國家的決策者認為這只是短期的供給面問題,因此多半採取物價管制與補貼方式來平息民怨,韓國就是非常失敗的例子。有些獨立性不夠的央行不敢大幅升息,擔憂傷害經濟成長,長期以來偏低的利率使得市場資金過度浮濫,引發各種資產的泡沫。更糟的是,民眾對通膨預期心理未能被有效抑制,進一步演變成惡性通膨,越南就是最慘的例子。 

  在全球通膨危機籠罩下,台央行昨日終於下重手,分別調升新台幣活期和定期存款利率各一.二五與○.七五個百分點,為廿年來首次,將存款準備率平均調升至五.三二%,預估可能收縮二千億元資金,如計算乘數效果,自市場緊縮的資金可能高達數千億元。這項強力的緊縮貨幣政策比調升重貼現率的效果更猛,銀行界對於央行以“價與量”雙管齊下對抗通膨,多數表示肯定,因為在當前情勢下,對抗通膨的目標高於一切。 

  坦白說,央行過去十多次的緩步升息策略,由於市場游資充斥,銀行放款利率實際調升幅度有限,而且有三至六個月的時間差,宣示意義大於實質。這次大幅調高存款準備率,直接影響各銀行資金成本,未來各銀行可以貸放的資金變少了,直接影響到各行各業向銀行借款成數,尤其對營建業衝擊非常大。這項政策出爐顯示,在當前環境下,央行衡量對抗通膨的目標高於經濟成長。 

  社論指出,然而,馬政府上任以來推出的各項財經政策是否均以對抗通膨為最高目標,是否有各自為政或多頭馬車的情形發生?如果有這樣的情況發生,那將使得央行緊縮的貨幣政策大打折扣。最明顯的例子是,為落實馬蕭的政見,“行政院”在火速推出擴大內需方案,要求各縣市在很短的時間內提出經費需求與規劃,由於時間太倉卒,引發許多後遺症,在野黨批評這種急就章式的擴大內需方案根本是綁樁。 

  從另一方面來看,雖然“行政院”當初為落實馬蕭政見推出擴大內需方案,目的是刺激經濟成長,但現在國際大環境變化太快,通膨成為首要敵人,各國政府為了對抗通膨無不傷透腦筋。此時央行下猛藥採取緊縮的貨幣政策,“行政院”卻同時推出擴張性的財政政策,這樣的政策矛盾勢必削弱央行緊縮貨幣政策的效果。如此方向不一致且前後矛盾的政策出現在這個多數是財經老將的劉“內閣”,的確令人捏一把冷汗。 

  台灣的通膨壓力越來越高,扣除能源與食物的核心物價年增率達九年來新高,如今,“行政院”對抗物價的措施似乎是自亂陣腳,緊接著七月將有新一波油、電等公共費率上揚,在這個節骨眼調漲公共費率勢必加深老百姓的負擔與通膨的預期。在對抗通膨方面,“行政院”實在應好好整合各部會的措施,否則,放任各部會各自為政的結果,將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勞無功。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