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揭秘衛士2多管火箭炮:價格低廉 能效比高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7-01 09:23:17  


專家稱解放軍新型衛士-2大口徑遠程火箭炮最大射程可達425公里。資料圖:解放軍新型衛士-2大口徑遠程火箭炮。
  台軍一年一度的“漢光”軍演近期又鳴鑼開演了,每次演習,台軍總要制造出一些駭人的話題。與以往台灣軍方渲染大陸“潜艇封鎖威脅”、“導彈威脅”不同,由于此次“漢光”兵推强調雙方陸軍的對抗,台軍方又適時推出了大陸的“火箭炮威脅”說。台“國防部”稱,台灣全島都在解放軍“衛士-2”火箭炮的射程之內。 

  “衛士-2”火箭炮覆蓋台灣海峽? 

  衛士-2(WS-2)火箭炮的首次亮相是在2004年第5届珠海航展上,是四川航天工業總公司開發的衛士系列多管火箭武器系統之一。 

  WS-2型多管制導火箭武器系統由發射車、運輸裝彈車和指揮通信車等地面設備以及火箭彈組成。具有射程遠、射擊精度高、齊射威力猛、作戰反應快、使用維護簡單、安全性好等特點。這種火箭炮可連發6發彈徑爲400毫米的火箭彈,最大射程達200公里,令“台獨”分子惶恐不安。 

  而據台灣“國防部”軍事新聞網21日報道,衛士-2最大射程可達480公里,而台灣海峽平均寬230公里。台軍擔心全島在解放軍火箭炮的覆蓋之下幷非沒有道理,這是由于台灣海峽的地址位置决定的。 

  台灣海峽呈東北—西南走向,總長大約370千米。北窄南寬,北口寬約200千米,南口寬約410千米;最窄處在福建海壇島與台灣島白沙岬之間,相距135千米。從福建平潭至台灣新竹直綫距離140公里,從福建沿海至台北最近爲160公里,至基隆爲180公里。台灣島其形狹長狀如織梭,從東到西,最寬處只有144千米;由南至北,最長的地方約有390千米,全島總面積35788平方千米。 

  台灣“國防部”軍事新聞網稱,如將這種超遠程的火箭炮部署在福建沿海,台灣全島由南至北均在其射程之內。 

  “衛士-2”也是一種撒手鐧武器 

  WS-2火箭彈直徑400毫米,總重1285公斤,總長7302毫米。由引信、戰鬥部、控制系統、固體火箭發動機和和彈體結構等部分組成。最大飛行速度5.6馬赫。 

  衛士-2遠程火箭炮彈種極多,從公開的影像數據顯示,“子母彈”和“尋地彈”的攻擊精確度非常高,資料顯示射程爲360公里,有專家認爲可達425公里。另外,衛士-2還有一種火箭彈彈內可携帶三個小型無人機。抵達目標上空後投放携帶自殺彈藥的無人機,然後搜索地面雷達信號,執行自殺攻擊,可在最大射程上進行反雷達作戰和電子幹擾作戰。 

  根據記者從第6届珠海航展上得到的消息,WS-2發射車以8×8高機動輪式越野車爲運載底盤,采用6聯裝貯運發射箱傾斜單射或齊射。發射准備時間不超過12分鐘。 

  爲了保證必要的射擊精度,火箭彈采用了簡易的制導和彈道修正措施,由低成本的慣性器件組成的捷聯慣導系統,對彈體進行三通道姿態穩定和橫、法向導引相結合的方法提高了控制精度,射擊密集度小于1/600米。射擊准確度(CEP)小于3‰。 

  WS-2型多管制導火箭武器系統屬常規炮兵戰術武器。每個火箭連配有1輛指揮通信車、6輛發射車和6輛運輸裝彈車。火箭彈配置數量爲30~48發/輛(發射車)。 

  由于WS-2價格低廉,能效比高,甚至可一定程度上替代價格昂貴的短程導彈。 

  火箭炮陣地易暴露,防護很重要 

  火箭炮是一種壓制敵方進政,同時協助已方進攻的大面積射擊武器,是對付暴露的集群目標的有效武器。 

  1939年,蘇聯研制成M—13式火箭炮,當時人們給它取了一個十分動聽的名字,叫“卡秋莎”。它最大射程爲8500米,一次齊射可發射直徑132毫米的火箭彈16發。在第2次世界大戰中,“卡秋莎”曾把納粹德國的機械化快速部隊打得鬼哭狼嚎,潰不成軍。 

  與導彈相比,火箭炮可以密集殺傷目標,比如敵方的裝甲集群、港口、車站、機場等敵方大量人員物資集中場地。而導彈用來對付高價值目標和一些隱蔽的火力點非常有效。 

  火箭炮與一般榴彈炮相比具有明顯的優點,它比榴彈炮操作更爲輕便靈活,火力集中猛烈,火箭彈多管齊射散布面積大,假如讓它配有破甲和殺傷雙用途母子戰鬥部,或裝有數個地雷戰鬥部和末端制導戰鬥部等,更能充分發揮其特長。 

  火箭彈優點明顯,但它也有缺點,那就是它的炸點散布面積大,射擊精度較差。所以火箭彈只適合射擊範圍較大的目標,如坦克集群、敵人的後勤補給點、戰地工事等。

  此外,火箭彈發射時大張旗鼓,火光沖天,塵土飛揚,容易暴露陣地,因此發射完畢後,必需立刻轉移,除非完全取得戰場上制空權、制電子權。(來源:東方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