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國潜艇令印軍恐慌 欲建龐大反潜網防備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7-06 09:46:02  


中國海軍基洛級和宋級潜艇。
  中評社香港7月6日電/環球時報消息:據印度聯合通訊社7月3日報道,印度負責防務的聯邦國防國務部長帕拉姆•拉詹2日表示,爲强化“藍水”遠洋作戰能力,印度决心爲海軍提供更多用于水下監視和反潜作戰的平台。西方觀察家普遍將拉詹的談話與稍早時候印度媒體所謂“中國潜艇或將進入印度洋”的言論聯系起來,推測印度海軍已開始爲防備中國做切實准備。

  “中國潜艇”令印軍恐慌

  7月2日拉詹參加了印度海軍物理海洋學實驗室與國營巴拉特電子公司共同在科欽向印度海軍移交第三代艦殼聲呐的儀式。這些最新型聲呐將安裝到一系列印度在建的水面艦艇上,同時還將取代現役戰艦過時的聲呐系統,能有效提高印度艦隊對低噪音潜艇的探測能力。在裝備驗收儀式上,拉詹還透露,印度正在開發的兩種拖曳陣列聲呐已接近完成,沿海水下監視系統方面也正在研制中。印度海軍還對新開發的低頻吊放聲呐表現出濃厚興趣,這種聲呐可安裝在ALH國産輕型直升機上,能隨戰艦執行遠洋搜潜反潜任務。與此同時,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DRDO)行政主管皮萊也聲稱,印度的新型聲呐已達到世界最先進水平,幷准備出口到其他國家。

  拉詹部長特意强調海軍反潜裝備研究的重要性,“對于像我們這樣擁有7400公里海岸綫和兩條島鏈的大國來說,遼闊的印度洋既可以成爲和平水域,也有可以成爲敵對活動的溫床”。他還表示,“近來超級大國的潜艇頻繁在印度洋活動,印度在該地區潜在對手也加强了海軍建設”。外界普遍將這番話解讀爲印度海軍開始認真看待來自中國潜艇部隊的威脅。

  自從今年初印度媒體開始炒作所謂“中國核潜艇進駐海南島”的話題後,“中國潜艇可能進入印度洋”成爲印度最擔心的事。印度海軍陡然感覺芒刺在背,于是一系列建設立體反潜網的措施頻頻出台。先是英國《簡氏防務周刊》披露印軍秘密在毗鄰巽他海峽的坦賈武爾修建反潜機基地,緊接著印度官方又宣布參加美國波音公司的P-8I遠程反潜機開發項目。此外,印度海軍設在非洲東海岸馬達加斯加島上的監聽站開始啓用,從而組成覆蓋印度洋的反潜監測網。媒體認爲,這些動作反映出印度海軍對中國潜艇可能在印度傳統海區出現的恐慌。

  現有反潜方式相對保守

  盡管在1971年印巴戰爭中,一艘印度護衛艦在毫不知情的狀態下被巴基斯坦潜艇擊沉,印度因此成爲二戰後第一個遭受潜艇打擊的國家,但印度海軍仍未將反潜能力提升到戰略高度。在裝備體系和戰術訓練上,印度海軍至今仍采用“被動型”反潜戰術。

  因爲資金和技術原因,印度沒有像美日等發達國家那樣沿漫長海岸綫鋪設精密的水下監聽系統,即便是像科欽、維沙卡帕特南等戰艦聚集的印度軍港也缺乏足够的水下監聽設施。這意味著印度平時難以掌握對手潜艇在印度洋的動向,一旦出現戰爭,印度海軍也無法采取戰略性主動進攻,以先發制人之勢摧毀敵潜艇或將其封鎖在港內。

  當前,印度海軍一般采取編隊反潜行動。組成編隊的驅逐艦和護衛艦本身有多種聲呐裝置,幷以反潜導彈和艦載魚雷充當內圈反潜火力,而在距本艦隊40-50海里的外圍則有多架卡-28、海王等反潜直升機伴隨,形成外圈反潜火力。反潜直升機一般爲三機一組,呈倒三角隊形,在有敵情威脅的水域進行搜索,每架直升機搜索的有效寬度爲5海里。發現敵潜艇後,編隊再依靠搭載的直升機或艦載反潜武器進行齊射,力爭將其擊毀。

  事實上編隊反潜是反潜行動中相對保守的模式。印度海軍承認,以印度洋之大,光靠幾個艦隊想要追踪在該地區的他國潜艇行動如同海底撈針。

  具備實時監測能力還需時日

  多年來,構建全方位反潜網絡之所以沒有成爲印度海軍的工作重點,是由于印度洋之前沒有足够强大的水下力量。除印度的20餘艘潜艇外,僅有巴基斯坦和伊朗海軍的6艘潜艇,前者的潜艇母港只有一個卡拉奇,戰時很容易被印度艦隊封鎖,後者基本不開出霍爾木茲海峽,可以說印度水下反潜力量已經能滿足當時的需要。

  在缺乏壓力的情况下,印度反潜及海巡體系只達到美國海軍上世紀70年代的水平。印度現在最主要的戰略反潜武器是俄羅斯制造的8架圖-142和5架伊爾-38遠程反潜巡邏機,它們的性能幷不落後,作戰半徑足以覆蓋到澳大利亞西部,是印度獲取對手水下活動信息的主要平台。但由于裝備數量較少,再加上自然環境因素影響,其情報偵獲效果幷不理想。

  瑞士《國際艦隊》雜志分析,憑借自身“楔入印度洋,多面臨海”的國土地理優勢,印度已基本建立起綿密的海岸觀察點,監視進出印度洋的各國水面艦艇。如果印度的龐大反潜網絡計劃能順利實施,將極大提高印度反潜能力。但想要真正實時掌控印度洋下面的動靜,印度海軍還需要更長時間的努力。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