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先驅評論:台灣不再是美國戰略棋子?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7-07 12:17:46  


解放軍海軍陸戰隊兩栖登陸戰車群水面航渡。(資料圖)
  中評社香港7月7日電/作爲遏制中國大陸的主要棋子,台灣的作用不是一成不變的,美國對華政策中的台灣因素正在發生變化。

  國際先驅導報刊載香港鳳凰衛視時事評論員何亮亮的文章,前“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包道格日前在一個研討會上回答媒體詢問時說,美國在對中國的關系上,幷未將台灣當成戰略上的資産,美國反而希望台灣不要成爲戰略上的負擔,因此美國應不至于認爲兩岸太親近會是威脅。

  如何解讀包道格的這番話呢?

包道格深諳美國兩岸政策

  包道格是美國資深外交官,1980年在美國駐華大使館任職。1986年起在里根總統的國家安全會議任職直至1993年,擔任亞洲事務高級主任及老布什總統的特別助理。1993年包道格創辦亞太政策中心,這是一個非營利的教育機構,出版有關美國與亞洲的相關議題出版物。2002年至2006年,包道格受聘擔任“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

  可以看出,包道格的外交官、安全事務官員及民間智庫的經曆相當完整,且一直與美國官方的東亞政策有關。包道格在台北任職的4年,正好橫跨陳水扁的兩届任期。這個時間段內,美國政府內部如何評估陳水扁的政策和陳水扁本人,包道格作爲當事者,當然十分了解,對美國對華政策的大局,也有相當的把握能力。

  包道格以退休官員的個人身份發表以上意見,應該更接近他的真實想法。這種想法未必代表美國官方,却離題不遠。

  而結合從包道格在台北工作期間謹慎的言論可以看出,他其實一直很警惕陳水扁挑動中美對峙。因爲美國的全球戰略利益,至少在小布什任內,是在反恐戰爭的大局下盡可能不樹敵,對中國亦是如此。美國對華政策的這種主軸,在小布什總統的第二個任期已經成型。而美國的兩岸政策服從于這個大局。

兩岸接近,美國應順勢而爲

  美國當然有利用台灣以制約中國大陸的一面,將台灣視爲美國在東亞不沉的航空母艦,將台灣視爲制約與遏制中國大陸的一枚主要棋子。但即使在中美還沒有建交的時候,這種棋子的作用也不是一成不變,而是隨時可以爲了美國的戰略利益而調整,而且調整的幅度非常大。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在冷戰中,爲了防止蘇聯稱霸,美國必須借助中國這個大國,1971年尼克松總統曆史性的訪華,就使蔣介石非常不安,有被出賣之感。

  小布什上台之初,曾經說過“要不惜一切代價協防台灣”,此話曾經使陳水扁當局和“台獨”勢力歡欣鼓舞。不過小布什此後再也沒有說過這類話,道理很簡單:美國深陷伊拉克泥沼,阿富汗重建無期,反恐戰爭不知何時能够宣布取勝,美國的國際影響力持續下降;在東亞,美國無法以自己的方式解决朝鮮核問題;而其他地區性問題,如伊朗核問題、蘇丹達爾富爾問題以及全球性的貿易、能源等重大問題,都不能缺少中國的積極參與。如果台灣方面蓄意挑起兩岸沖突幷寄希望于美國的協防,華盛頓就將陷于一個新的更危險的局面。
 
  在這種情况下,是繼續利用台灣作爲棋子對付大陸,將中國當作“邪惡帝國”來遏制,還是防止被“台獨”勢力作爲棋子,卷入一場沒有取勝把握且削弱美國的戰爭,白宮决策者肯定更偏重于後者。

  即使美國不希望看到兩岸日益接近,但這也幷非美國所能控制。于是美國更前瞻的做法,應是考慮如何順勢而爲,從兩岸接近這一趨勢中獲得自己的最大利益。用包道格的話,那就是美國要使這一趨勢成爲美國的資産。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