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幾場辯論就像在鬥嘴,理論功底比較差。”一位觀衆在網上評論說,“辯論賽暴露出一些官員的視野欠開闊。”有觀衆甚至批評,“如果這就代表了重慶官員的水平,那是比較讓人憂慮的。”
來自涪陵區委宣傳部的辯手葛天博也承認,通過辯論,發現自己在“理論上深度不够,對相關專業,如宏觀經濟、微觀經濟的把握欠缺”。
薄熙來的點評
在渝中區與涪陵區辯論結束後,薄熙來走上主席台,與涪陵隊的一辯劉春握手,然後在評論台上坐下,發表評點。
“我認為涪陵區、渝中區的辯手們表現得很好,”薄熙來微笑說,“但我覺得你們在內涵的開發上、辯題的准備上還欠些火候。”
薄熙來對反方的辯論表現評點說,涪陵區隊本來可以發揮更多的論點,比如說,哲學上講一定的質一定會表現為一定的量,沒有一定的規模就沒有一定的質,一個地區只有加快發展,達到一定的規模,才能够表現出一定的質。
他認為,加快發展絕不意味著否定“好”字,東南沿海就是在加快發展中實現了好。在中國的特定國情下,沒有一定的速度,也解決不了就業問題。中國目前面臨一大問題就是東西差距很大,如果我們重慶,我們西部不加快發展,東西差距將會繼續擴大。為了求得中國整體經濟的平衡,西部也必須加快發展。
同時,薄熙來也指出正方渝中區隊可以發揮的地方。他說,在哲學上講平衡就是速度,在經濟上講質量就是效益。你只有在一個地區經濟平衡發展的情况下,它才能够加快速度,因此要在“好”字上下功夫。
而對於“比肩京津滬”的辯題,實際上薄熙來到重慶之初就曾談及,他表示,“重慶要有比肩京津滬的勇氣。”在第二場辯論結束後,薄熙來又讓常務副市長黃奇帆上台評論。
黃奇帆評點說,正方提出“30年後重慶與京津滬比肩的可能性大”的立論本來很有力,有優勢,但正方被反方拖入傳統思維的框架,思路沒打開,視野沒擴展,沒有運用好論據,沒有闡釋好觀點,說服力降低,在辯論中有時還陷入被動。
曾在上海工作過的黃奇帆認為,根據國家的中西部平衡發展戰略,用30年時間,通過發揮市場規律的資源配置作用,重慶完全可以在重要經濟指標總量,在市場經濟體制機制,在人民生活的滿意度、幸福感上,大體與上海比肩。
兩位領導的評點,讓現場聽衆——重慶的各級青年幹部——聽入了神。
賽程最後,薄熙來再次起身,制止了一位評委過分冗長的點評。他揮揮手說:“這不是做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