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毅對專家學者意見之重視,深得人心。 |
中評社香港7月11日電(評論員 鍾維平)台灣政局發生巨變,兩岸關係也發生了重大的積極的變化,面對形勢的變化,大陸應該如何因應、如何協調、如何準備、如何抓住機遇。日前,國務院台辦在杭州舉辦了一場頗具規模的研討會,召集了171名來自兩岸四地及美國、日本的專家、學者及有關人士,共商大計。國務院台辦主任王毅、副主任孫亞夫及各局局長、副局長等親自到會,全面傾聽意見。會議氣氛熱烈,與會者無不暢所欲言,踴躍提出建議。在氣氛的感染之下,我也對大陸今後的決策思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7月9日至10日,國台辦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在杭州舉辦了兩岸關係研討會,會議主題是“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王毅主任在開幕式致辭時提醒說,今年以來,台灣局勢發生了重大和積極的變化,兩岸關係的發展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在這樣的新形勢下,今次的研討會就具有不同以往的特殊意義。本次研討會的主題是“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這是兩岸關係歷史進程中的一個重大命題。對於王毅的話,與會者均表贊同,驀然回首,討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主題,竟然是20多年來兩岸關係研討會中的第一次。
與會期閒,我十分興奮,兩岸相識多年的老朋友在此聚集一堂,會下最大的樂趣是老朋友之間敘友情。很多從事兩岸關係研究的老朋友,都是“2”字頭的了,即從事相關研究工作超過20年的意思。我扳指頭一算,自己涉及台灣及港澳的新聞報道及研究工作時間也達到26年之久了。兩岸之間的專家學者,早已度過20多年之間的各種階段:初期的對罵、前期的猜忌,中期的協商,後期的互動。一步一步,兩岸的專家、學者就與兩岸關係一起走過。是兩岸關係帶動了專家、學者的腳步,抑或專家、學者帶動了兩岸關係的腳步。兩者的關係,應該是難分難解的吧!
在小組會上,我也提出了意見。我認為,在推動兩岸和平發展的新時期,大陸必須具有更加寬闊的胸襟、更加遠大的目標、更加宏大的氣魄。因此,必須從三個角度和三個時代背景來思考兩岸關係政策。
第一,要從未來的角度思考政策,要注意兩岸關係與現代化及民族復興互動的時代背景。也就是說,要明確這樣的問題:一,分裂不是目標;二,統一不是終極目標;三,大中國的現代化以及民族復興是中華民族的最大目標;四,兩岸關係未來的發展,不可能沒有目標。兩岸關係發展的時代大背景,還是要放在中華民族的未來之上。
第二,要從全球的角度思考政策,要注意兩岸共同利益與全球化發展體系互動的時代背景。我始終認為,台灣方面所需要的國際空間,不只是一些傷害主權的事,更多的還是生存與發展的事。台灣經濟的發展,離不開世界經濟體系,如今的現實表明,單靠台灣自己是很難衝出局限的。比如説,在中國加東盟自貿區,如果沒有大陸的鼎力協助,台灣將會無力躋身其中,經濟會受到嚴重傷害。兩岸共同的利益,必須放到一起來思考。
第三,要從現實的角度思考政策,要注意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成果應該由兩岸同胞共同分享互動的時代背景。這一個意思,其實是胡錦濤提出的,我深以為然。什麼是和平發展的成果呢?我的理解是,一定包括這麼幾個大的方面:一,國際政治地位的成果;二,國際社會尊嚴的成果;三,經濟發展進步的成果;四,兩岸和諧相處的成果;五,中華文化創新的成果。其中當前特別要重視是,大陸經濟發展的成果要與台灣人民共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