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時:全新的台美中三角關係,正在形塑中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7-19 09:31:14  


  中評社香港7月19日電/台灣中國時報今天發表社論說,兩則近日發生的訊息,儘管沒有直接因果的連結,但放在一起檢視,還是會讓人產生些許聯想。

  這兩則訊息,一是太平洋美軍司令基廷上將在一場公開的演講中,被詢及華府是否暫時凍結對台軍售一事,並未表示“否認”,這使得已撲朔迷離好一陣子的台美軍售議題漸趨明朗,原來讓軍售停擺的阻力,主要是來自美方。

  另一則訊息則是則“行政院”正加快對兩岸經貿鬆綁的腳步。繼台商赴大陸投資上限大幅放寬後,開放陸資來台亦是下一波政院要推動的重點政策。據了解僅就兩岸經貿開放預計要鬆綁的法規,就多達六十六項,這項規模龐大的法規鬆綁工程,被媒體形容成是一次經濟上的“解嚴”。

  社論指出,表面上,這兩則訊息並沒有直接的關聯,但如果放在更大的台美中三角關係上來看,卻不難識讀出其間所存在著微妙連動關係。這中間基廷有句話說得頗耐人尋味,他表示與十五年前相較,台海當下“非常、非常、非常不可能”發生衝突。既然如此,基廷對美台關係的論斷就出現了如下的邏輯:即台海關係既然已和緩,美國為避免干擾這種漸趨和緩的關係,並不急著出售軍備給台灣。基廷所指的兩岸關係和緩,應該就是指政黨輪替後兩岸所出現的變化,這種變化不可能不衝擊到整個區域的戰略形勢。換言之,在兩岸關係邁向“解凍”的同時,台美軍售卻面臨“暫時凍結”。

  社論說,評量這兩個訊息連動的關鍵,還是在各方究竟怎麼界定所謂的“穩定”與“和平”。某種程度上說,基廷的邏輯並沒有錯,當執政的國民黨已經一再宣示“不統、不獨、不武”,也確定不會再藉操作“正名”、“制憲”、“公投”等議題去刺激北京當局,大陸“對台動武”的因素幾乎已經都不存在;而一旦兩岸的交流互動日趨頻繁,不僅是資金貨物大量往來,更有大批的商人、觀光客、學生、專業人士等彼此進出往來之際,很難想像在這種情勢下,兩岸還會發生軍事衝突,也難怪基廷會以“非常不可能衝突”來形容當下的兩岸關係。

  在國際關係上,這正是某些學者所提示的“經濟安全”的概念。即原本敵對的雙方藉由交往互動來建立彼此動態的“安全感”,而不是藉由軍備武器競賽來建立嚇阻式的“安全感”。

  往昔民進黨執政的年代,不僅在經貿交往上採取“戒急用忍”、“積極管理”的政策,政治上亦不斷藉著激化兩岸關係來獲取選舉利益,結果不僅兩岸關係一再陷入僵局,甚至周期性的陷入緊張狀態,在這種情況下,“美台軍售”當然有其急迫性,民進黨執政期間熱衷推動多項軍售採購,所著眼的也在於此。如今情勢互異,按照基廷的邏輯,美台軍售是否變得有些不必要了?

  社論說,可預見的是,隨著兩岸關係的解凍,一個全新的台美中三角關係,正在形塑中,這其間政治、外交與軍事的“硬實力”是一環,經貿、文化、觀光等“軟實力”是另一環,兩者之間所呈現連動與消長是極其微妙的,怎麼在這個動態的分際間,爭取更大的和平與穩定空間,將是馬政府未來這幾年的重要功課之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