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大陸常用而台灣不常用的9個詞 凸顯兩岸差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7-23 12:30:57  


  大陸與台灣交流日益密切,常用詞匯的重合度也越來越高。大陸的漢語水平考試(HSK)把基礎詞匯分爲甲乙丙丁四等共8822個詞,其中最常用(基礎)的是甲等詞匯1033個、乙等詞匯2018個、丙等詞匯2202個、丁等詞匯3569個。最近台灣“華語測驗推動委員會”的網站上公布了台師大國語教學中心的張莉萍老師編撰的TOP詞匯表共8000個詞,分爲初(1500)、中(3500)、高(3000)三個等級。

  對比大陸HSK的8822個詞匯和台灣TOP的8000個詞,我們發現同時出現在HSK甲等詞匯和TOP初等詞匯的有959個,也就是說台灣TOP初等詞匯中的64%與大陸HSK甲等詞匯重合。從另一個角度看,大陸HSK甲等詞匯的93%與台灣TOP初等詞匯重合。另外,同時出現在HSK乙等詞匯和TOP中等詞匯的有1399個,佔HSK乙等詞匯的69%,TOP中等詞匯的40%。

  最有趣的是少數被大陸視爲基礎(甲等)的詞匯在台灣被列入高級詞匯的那些詞。這些詞的數量很少,只有這麽9個詞匯:

  便宜(名詞用)、咱、活兒、實踐、聯繫、聽寫、喊、組織、關係(動詞用)

  這9個詞中有的屬於北方俗語,如“咱”、“活兒”,還有的與大陸政治體系相關的詞匯如“組織”、“實踐”。另外,大陸人喜歡“喊”,台灣人習慣“叫”。至於“便宜”,做形容詞的時候在兩岸都是基礎詞匯,但是大陸還常常將“便宜”做名詞用,比如說“佔了點小便宜”。同理,“關係”這個詞在兩岸都是常用的名詞,但在大陸還有“交通安全關係到千家萬戶的幸福”這樣的用法,把“關係”做了動詞。比較令人詫異的是“聽寫”這個詞,在大陸屬於基本詞匯,小學生幾乎每天都要做聽寫。在台灣“聽寫”卻成了“高等”詞匯,難道台灣小學生不常做聽寫練習嗎?

  另外,在大陸被視爲甲等的基礎詞中,有相當多的抽象概念詞匯在台灣被列爲中等詞匯,比如“政府”、“經驗”、“知識”、“經濟”、“技術”、“政治”、“藝術”、“發展”、“條件”、“工業”等。

  反過來,在台灣是最基礎的詞匯但在大陸被列爲HSK丁等(即最高等)詞匯有13個:

  嘴巴、支票、傳真、現金、房租、發票、房東、菜單、奶粉、或是、公分、晚餐、機車

  這些詞匯中,大陸人的確很少用“機車”(在台灣一般指摩托車,在大陸則可以指火車,如“電力機車”)、“公分”(大陸一般說“厘米”)、“或是”(大陸說“或者”),而“晚餐”一般說成“晚飯”;“嘴巴”就簡稱“嘴”。至於其他的詞匯,其實在大陸也屬於小學生都明白的基礎詞匯,建議HSK考慮把“支票”、“傳真”、“現金”、“房租”、“菜單”、“奶粉”從丁等適當升級,讓兩岸的語言靠得更近一些。(來源:新華網)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