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軟包裝市場上佔據絕對份額的瑞典企業利樂也正在調整與客戶的合同條款、業務政策等等。6月底,利樂的中國客戶陸續收到了一封信,利樂在信中承諾,將確保利樂的經營活動符合反壟斷法的要求,並透露,“盡管有關反壟斷法的一些具體執行細節尚未公布,但過去幾個月來,我們已經開展了一係列工作,對現行的業務政策、經營行為和合同條款進行了深入分析”。
除了這些公開的改變,公眾視線之外的調整也正在進行。美國眾達律師事務所目前已經接到幾十個來自跨國公司的就中國《反壟斷法》尋求相關法律援助和咨詢的案例。
“各相關企業內部的合同部門、業務開拓部門等目前最重要、最大的事情,就是學習《反壟斷法》,圍繞這部法律做了很多很多的事情。”眾達律師事務所北京代表處合夥人陶景洲說。
誰將受到限制
雖然中國《反壟斷法》並非針對跨國公司,但是跨國公司在中國諸多市場佔據的壟斷地位,以及取得這些地位採取的種種限制競爭的行為,使其不可避免地會正面遭遇《反壟斷法》。
一本名為《中國產業地圖》的圖書指出,中國每個已開放產業的前5名均由外資公司控制,在中國28個主要產業中,外資在21個產業中擁有多數資產控制權。
那麼,誰有可能受到《反壟斷法》的限制?
國家工商總局曾公布了一項調查,微軟佔有中國電腦操作係統市場的95%,利樂佔有中國軟包裝產品市場的95%,法國米其林佔有中國子午線輪胎市場的70%,美國柯達佔有中國感光材料市場至少50%的份額……
互聯網實驗室董事長方興東則提醒,還有很多企業的壟斷是大家沒有意識到的:比如IBM在IT服務,尤其是金融等領域的絕對壟斷地位;又比如國外互聯網領域的谷哥;比如通信領域的高通,手機領域的諾基亞;軟件領域的甲骨文、SAP、Adobe等。
也許,它們就是未來中國反壟斷訴訟中的主角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