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新京報:籌辦奧運的“國際元素”見證中國開放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8-05 16:16:27  


  中評社香港8月5日電/4天之後,奧林匹克大家庭的一次前所未有的盛會,即將在北京上演。經過了北京數年的準備,各國運動員都會對這座城市有新的直觀印象。而對在這里生活的北京人來說,最大的直觀印象,恐怕就是皇城根下,各種膚色的人更多了。來自五大洲的200多個國家的運動員,在參加奧運會的同時,也將北京打扮成一個真正的國際化都市。

  新京報今日刊登的社論指出,國際化是奧運會帶給北京的巨大變化之一,也是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所經歷的巨大變化之一。事實上,對奧運會而言,新華社報道說,其實在第二次申奧過程中,中國就已經開始借鑒國外經驗,進行大膽創新,破天荒地對申辦報告採取了招標制,結果一家私營公司中標。同樣,聘請國外著名公關公司指導申奧工作,在制定申辦理念和編制報告等重要文件的過程中,聘請了大量的外籍專家和友人。

  同時,國際化並不意味著簡單的開放和引進。在打開國門的歷史進程中,中國人的心態也經歷了“拿來”的衝擊,重構我們的世界觀,成為一個歷史性的命題。因為國際化同時更意味著對自身價值的堅守,和對自身審美標準的檢驗。奧運會的籌辦過程,讓人們看到了越來越多的國際元素。北京奧運工程向全球招標後,中外投資者在平等基礎上通過公開競標方式,參與2008年北京奧運會場館設施的設計、建設和運營。鳥巢、水立方這些標志性建築,都有外國設計師的身影。但更重要的是,國際化使得中國人的智慧,能更好地與世界先進經驗融合在一起。當然,人們對國際元素的審美,依然存在著多元化的看法。但這些元素的出現,實際上是改革開放30年來的成果體現。

  對普通人來說,今天無論是跨國旅行,還是出國工作,都已經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2004年雅典奧運會、2006年世界杯的時候,就已經有大量的中國人組團前往觀看。中國人走出國門,不但感受到自由旅行帶來的快樂,也能感受到開拓視野帶來的沖擊。奧運會則更讓數以萬計的外國人,走進北京的胡同,和中國人生活在一起,欣賞共同的競賽。這不但讓外國人有機會審視他們許多年來對北京的猜測、臆斷甚至是批評,也能讓北京的老百姓用自己的生活和自己的語言向“老外”朋友分享他們的生活體驗。

  社論說,一個國家的成熟標誌之一,是有一個開放的社會。而一個開放的社會,則需要庶民萬衆有一種開放的心態。奧運會籌辦過程中最重要的“國際元素”,無疑是這種心態的建設。很多在上世紀70年代前造訪中國的國際友人,會不約而同地在他們的回憶錄中提到這樣一個細節:那時,無論他們到哪里,只要在大街上出現,就會引發大量中國人的圍觀。

  而在過去的30年中,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居住和工作在北京的各個社區。北京人對“老外”的習以為常,也是對開放社會的習以為常。現在的北京人,不但可以和老外們一起擠公交、還可以和他們砍價、拉家常,在一個“單位”共同工作,一起設計北京奧運會的細節。這就是國際化帶給我們的變化。在這些細節生活的背後,是一場持續了30年,而且還將繼續造福中國的偉大社會變革。


    相關專題: 2008年第29届(北京)奧運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