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如果這一政策在年內落實,將會面臨的問題是,預算內已沒有多少可用資金。
目前預算內可以調動的只有預備費和預算穩定調節基金。今年預備費安排350億元,因為雪災、地震等災害的發生預備費已經支出所剩無幾,預算穩定調解基金還剩432億元。財政部官員說,如果超出了這個範圍,就要動用當年的超預算收入。
但令財政部擔心的是,現在預算收入能比支出超多少還是個未知數,“不能說上半年超,全年就超很多,沒那麼簡單。”上述官員說。上半年財政收入完成3.4萬億元,同比增長33%,收支相抵盈餘1萬億元。
財政部8月22日發布的消息稱,今年7月份,全國稅收總收入完成5323.25億元,同比增長13.8%,但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了19.3個百分點,比今年上半年回落了19.7個百分點。
在財政部看來,減稅計劃已經沒有多少空間。財政部官員表示,財政部門已經做了一些調整,比如企業所得稅稅率已經下降,最近重新提高了一些紡織品的出口退稅,個人所得稅起征點上半年剛調了一次。在地震災區,很多稅種的稅率也降低了。
激辯擴張財政政策
由於預期大部分資金不會像多數人想象的以刺激投資為主,而是更多用於社保、科技教育、農業等領域,在渣打銀行經濟學家李煒看來,不能由此判斷,這是一個積極的擴張的財政政策——450億元的社保支出并不能直接進入市場,拉動消費,而350億元的公共建設支出所占比例太小。
不過,國家信息中心中經網首席經濟師梁優彩認為,雖然現在提出的是穩健的財政政策,但動作上完全可以更積極,畢竟現在保經濟增長是第一位。“是時候采取積極的財政政策去刺激經濟了”。回想這半年來參加的會議和聽到的各種官方發言,他判斷,這個方案獲得通過的可能性很大。
“第四季度GDP很有可能下滑到9%以下。”梁優彩說,這也是國務院高層最為擔心的。所以,適度擴張的財政政策被認為正合時宜。
中國政府上一次采取積極的財政政策是在1998年。經歷了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中國經濟出現大幅下滑,為防止進一步下滑,中國政府展開了一輪固定資產投資高潮。從年初制定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調整為增加14.8%。
不過,這一次梁優彩認為應該刺激消費而不是固定資產投資。因為擴大固定資產投資必然會限制消費,儲蓄率下不來,需求結構、產業結構調整很難進行,將會愈加失衡。
從目前的預期來看,固定資產投資的確會很小,大部分會用在社保、農業和教育等領域。李煒認為,這個政策并不是很直接,不是說投了1元能產生1元的消費,生產1元的產品,不能形成這樣的循環。
李煒因此懷疑,方案的動機可能并不是刺激經濟,而只是對超收收入的支出安排而已。
積極政策為時過早
渣打銀行的經濟學家們認為,出台這一政策在時點上為時過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