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媒:老北京在後奧運發展中能保留多少?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8-27 19:06:20  


大柵欄內可見到北京市建設委員會的公告,上面列明了可能需要拆除的地址。(CNN圖)
 
  “這就像是步進兩個不同的時代,1994年我見過的事物,許多已被拆掉或變成了新建築。”他在一封給CNN的電郵裡寫道。在其攝影集《歷史影像》的一篇文章裡,梁思聰提及“歷史的擦去”── “由朝代到朝代,由帝制到共產,由共產到市場經濟”。他發現,拆遷的模式和規模在所有中國主要城市中,都是大同小異的。

  在二環路上駕車,就能看到北京帝制時期的遺跡有多大的損毀,梁思聰在電郵裡說,“京城的城牆曾經保護過這個在世界上其中一個最大、最獨特、完好無捐的帝制城市。”他注意到,前門附近,尤其是北京火車站南方和前門的東南部份──大柵欄和Meyer的身處之地──是最能看到新舊建築交替的景況。

  在胡同裡的生活有其好處與壞處。很多百年建築無法維修,外牆根本不能承載水管或基本的電線。Meyer的四合院沒有後門,存在著火災隱憂,而公共浴室則是5分鐘腳程之遙。

  “在新商業街的租戶,取而代之的將不是郵局,而是蘋果公司、Prada和星巴克。那些投資將用作建築的重建,像琉璃廠的情況一樣。” Meyer說。

  Meyer估計,拆遷賠償將在每平方米1000美元的價格左右,儘管他認為值上8000美元。不過,Meyer表示,他能完全明白政府官員的看法,北京只是跟隨倫敦、巴黎和紐約等世界其他城市的步伐。

  “一個城市的聲譽與推廣,並非建立於甚麼得到保護,而在於建立了甚麼。”自1997年起遷到北京的Meyer說,當他收到通知後,將離開這裡。“當人們老去變得多愁善感,一個城市就會恢復生氣。”他說,“我每天都會惦代著北京。”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