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文匯報:京奧遺產盤點 首推開放創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8-28 14:44:31  


  中評社香港8月28日電/北京奧運剛剛完美謝幕,不少國人已經開始思索:“京奧給中國留下了甚麼?”有專家就指,北京奧運至少有八大遺產:一是精神遺產,特別是創新精神的遺產;二是知識遺產,包括科技知識、市場知識和文化知識;三是文化遺產;四是人才遺產;五是形成社會資產和客戶資產;六是物質遺產;七是相關的基礎設施;八是金融遺產。較之這一冷靜的學術總結,普羅大眾更贊同用“讓世界看到了一場完美體育盛會的同時看到了一個更加開放的中國”,來形容全世界對京奧的印象。 

  文匯報評論指,“開放”儼然已經成了北京奧運會的第一關鍵詞。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在奧運會閉幕式致辭中說道,“通過本屆奧運會,世界更多地了解了中國,中國更多地了解了世界。”他認為,一個更加開放的中國是本屆奧運會留給中國最大的遺產。 

  3萬外媒聚焦 不再“無可奉告” 

  奧運期間,總計有超過3萬名境外者雲集京城。關於他們,記者發現了一個小細節,那就是其中不少人已學會哼唱《北京歡迎你》,在各個新聞採訪現場,總能聽到有人用不太標準的中文唱著,“我家大門常打開,開放懷抱等你……” 

  早在奧運開幕前一周,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人民大會堂接受外媒聯合採訪時就強調,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始終是敞開的。無論在北京奧運會期間還是之後,中國都一如既往地歡迎外國記者來華採訪,一如既往地為外國記者在華工作提供方便。 
 
  事實上,中國在京奧期間對媒體的開放尺度之廣,已是有目共睹:不僅向註冊報道奧運會體育賽事的2.5萬名外國記者提供主新聞中心和國際廣播中心,同時為數千名非註冊外國記者打造了國際新聞中心;除了與奧運相關的發佈會,還召開各種關於中國經濟、政治發展的新聞發佈會;面對西方記者尖銳甚至是挑剔的提問,發言人從來不“無可奉告”,而是態度開明,耐心作答。 

  華人更自信 港青增認同感 

  今次被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譽為“無與倫比”的奧運會,還改變了中國人乃至世界華人的心態,讓中國這個100年前還積弱積貧的國家更自信,讓中華民族更有自豪感和責任心。 

  文化學者于丹在近日媒體訪談中指出,奧運會給中國帶來了一種文化自信,並稱後奧運文化讓中國民眾更認同國際規則和更文明的秩序。一則消息可以為此做註腳。據新華社香港分社記者報道,一項最新調查顯示,北京奧運會開幕至今,香港青年對“身為中國人”感到自豪的百分比創下了同類調查結果的新高。 

  此外,羅格還曾表示,除了給北京留下了大量的有形遺產——體育場館之外,奧運還留下了許多無形遺產,其中首先就是環保。“過去7年,北京在機動車不斷增長等環境壓力下,不但沒有使污染物增加,而且還使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世界上沒有其他城市敢於這樣嘗試。”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