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俄報:南奧塞梯衝突俄軍八大教訓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8-28 17:08:44  


  中評社香港8月28日電/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8月26日刊發文章,指出南奧塞梯衝突上,俄軍吸取的八大教訓。環球時報引述文章稱,俄軍雖然使薩卡什維利的部隊遭到了重創,但同時俄羅斯也遭受了無法掩蓋的重大損失,戰爭為他們帶來了慘痛的教訓。現在,國防部和總參謀部準備認真總結俄軍行動中出現嚴重問題的原因,而幾個最主要原因已經顯而易見。

  教訓一:對敵人估計不足

  俄軍指揮部對格魯吉亞軍隊的戰備水準、武器裝備的品質和數量有足夠了解,對格軍在入侵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情況下可能採取的行動方案也大致進行了評估。但格軍在第一梯隊借助坦克攻城前所使用的戰術卻是俄方始料未及的。他們讓火箭炮兵大規模襲擊俄羅斯和南奧塞梯的部隊駐地以及茨欣瓦利的平民。美國“老師”顯然向他們的“學生”傳授了遠距離戰爭的經驗:“發射炸彈越多,己方損傷越少。”俄軍將領表示,甚至沒有想過格魯吉亞人會用這種野蠻的方式。但他們低估對手的最主要一點在於:格魯吉亞能不吝錢財地升級自己的坦克和飛機,為它們配備最現代化的外國武器(主要是以色列和烏克蘭的)。

  教訓二:維和部隊行動遲緩

  在衝突地區的格魯吉亞軍人緊急撤離駐地回國時,俄軍的指揮官沒能迅速作出反應,及時佔領他們的駐地。這也增加了俄軍有生力量和軍事裝備的損失。

  教訓三:指揮不及時

  儘管第58集團軍和北高加索軍區司令部以及總參謀部立即接到了格魯吉亞入侵南奧塞梯的消息,但莫斯科關於應對措施的命令卻很晚才到達。敵人得以幾乎完全控制茨欣瓦利,迅速深入南奧塞梯腹地,並在通往羅克斯基隧道的戰略要道周圍設下伏兵,佈下地雷(這也成為隨後馳援維和部隊的俄羅斯集團軍傷亡慘重的原因)。俄軍很晚才接到莫斯科的作戰命令,以及陸軍和空軍司令部之間大量的協調工作,使得敵人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掌握著戰術主動權,並影響了俄軍依靠炮兵和航空兵突擊進行推進和展開的速度。

  教訓四:偵察疏漏

  俄羅斯各偵察部隊的效率在戰爭初期十分低下。沒有及時發現敵人意圖、敵方部隊換防方向以及坦克群、炮兵群和防空系統的位置。俄軍的集群幾乎是盲目地進入戰區,並因此而立刻遭到了迎頭痛擊。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格魯吉亞與俄羅斯開戰 誰開第一槍?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