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處理台灣“國際空間”問題三大原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9-01 00:37:20  


許世銓:台灣的“國際空間”問題是兩岸關係中複雜而又敏感的問題。
  中評社香港9月1日電/全國台灣研究會副會長、研究員許世銓,在今天出版的《中國評論》月刊9月號上發表專文--“兩岸關係中的台灣‘國際空間’問題”,詳細論述了處理台灣“國際空間”問題的三大原則。

  全文如下:

  處理台灣“國際空間”的三大原則

  台灣的“國際空間”問題是兩岸關係中複雜而又敏感的問題。從過去半個多世紀的實踐看,由於它涉及到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大陸祇能秉持一個中國原則、嚴肅認真地予以對待。同時考慮到在兩岸尚未統一的情況下,台灣在政治、經濟、社會生活等方面不可能完全置身於國際社會之外,因此大陸理性地根據不同層面、不同性質的問題予以務實的處理。在二○○○年民進黨執政之前,特別是台灣當局對“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三不政策”做了調整之後,台灣方面基於實際利益,面對兩岸關係的現實,在某些問題上也做過務實的妥協。在此情況下,雙方曾就諸如奧運會、亞洲開發銀行(ADB)、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以及世界貿易組織(WTO)等問題做出了雙方均不十分滿意,但尚可接受的安排。

  回顧過去兩岸在國際舞台上既有不容妥協的鬥爭、又有務實妥協的歷史,筆者認為兩岸在今後的對話與協商中要處理好台灣“國際空間”問題,應當遵循三大基本原則:

  第一,一個中國原則。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在國際上決不允許出現 “兩個中國” 或 “一中一台” 是大陸堅定不移的立場,也是兩岸中國人的共同責任。任何要 “突破” 這個原則的圖謀在過去五十多年來從未成功過,今後也不會成功, 這是兩岸關係中否定不了的事實。

  第二,細緻、嚴格地區分台灣“國際空間”問題中不同層面,特別是不同性質的問題,並根據具體問題予以具體處理。實踐表明,由於它的複雜性,兩岸在處理這個問題時至今沒有“一攬子”的解決辦法,實際上依循了區別對待的“個案處理”原則。

  第三,在處理具體問題時,採取胡錦濤總書記今年六月十三日會見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時提出的兩岸會談“十六字方針”十分必要,即“平等協商、善意溝通、積累共識、務實進取”。在這種以誠相待、充分考慮對方實際情況的基礎上,雙方應就不同問題確立相互信守的“遊戲規則”,唯如此才能解決問題。

  為了引起討論,從而就教於各位先進同人,筆者擬就上述三個問題提出引玉的“磚”見。

  一個中國原則
  
  一個中國原則關係到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是中華民族的核心利益,絕對不允許受到侵犯。大陸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會堅定不移地信守一個中國原則,不惜一切代價維護這一原則。實際上,一九四九年以來,兩岸在很長的時間都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因為有了這個共同的政治基礎,大陸才有可能執行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政策。台灣也因堅持一個中國原則而獲得了和平發展的空間,經濟騰飛、社會發展,一度名列亞洲 “四小龍” 之首。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之後,李登輝和陳水扁反其道而行之,企圖 “突破” 一個中國原則,在國際上搞“兩個中國”和“一中一台”,特別是陳水扁為此推行所謂“烽火外交”。但結果如何呢?他們不但沒能撼動一個中國原則,反而在國際上強化了各國普遍奉行的一個中國政策,壓縮了“台獨”的空間;在島內,陳水扁強行推動的“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的“公投”以失敗告終。同時,這些“台獨”冒險行動使得台灣失去了寶貴的發展機遇,經濟下滑,民生拮据。歷史教訓彌足珍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