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星島日報:內鬥不息 泛民主派前路茫茫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9-07 18:35:41  


  中評社香港9月7日電/香港星島日報今天社評說,立法會選舉今日舉行,今屆選舉表面熱鬧,參選候選人眾多,部分選區名單多達十四張,但對於選民來說,選擇多,不等如有得揀,皆因今年選舉缺乏鮮明的選舉議題,眾多的候選人,亦未見有特別的政治明星出現。

  今年選舉特色之一,是陣營對壘色采減弱,○四年選舉,香港仍未完全擺脫沙士陰霾,社會仍在經濟和政治爭議中,民間怨氣較大,於是出現建制派和打泛民旗號的在野反對派。

  相比之下,今年香港備受高通脹影響,政府支持度近月下滑,幾件政治事件如副局長風波、梁展文事件、以至外傭稅等,都受到批評,但矛盾面和當年的公務員減薪、廿三條立法、八萬五政策仍有距離,加上當局對事件迅速作出回應“拆彈”,令到建制和反對派的對壘氣氛大減。

  對壘氣氛減內鬥反成風

  社評指,○四年的選舉,在野派提出普選可以改善管治,有力衝擊建制派,故此泛民成為整個陣營鮮明的旗號,但自從中央提出二○一二年普選行政長官的日程後,政制發展由原則進入細節,建制和在野派在普選議程上的分野消失。

  政府施政和政制發展的矛盾減弱,結果令今屆選舉產生了兩個重要變化,一是候選人的競爭,由陣營之間的對壘,變成同一陣營之間的爭奪。以往是支持建制抑或在野陣營之間作出選擇,但現在候選人普遍相信,要在對方陣營大量搶票,是非常困難的事;候選人若要出,最有效的方法是在陣營內取得足夠的票數,社民連的黃毓民狂攻公民黨候選人,正正代表泛民陣營內極端路和主流路的角力,其他如公民黨和民主黨互不配票、民建聯和鄉議局的爭位風波,都代表了政治光譜收窄,政黨或政團差異減少,形成陣營內互爭支持的風氣。

  社評表示,在這股“內鬥”風氣之下,過去以普選為目標的“泛民主派”面臨的衝擊,相信不會因為選舉完畢而終止,過往這股因為鬆散的共同理念捆綁在一起的力量,未來面對議會內政制發展的議題時,必然要面對妥協與不妥協的爭拗,這個變化不但左右陣營的發展,同時也成為未來行政機關在議會推動政策改革的一大考驗。

  至於今年選舉另一個變化,則是立法會在民調中的得分不斷滑落,不同政黨的評價也無法突出。在今年的選舉論壇中,各主要政黨鮮有提出具體改善施政的措施,如果現在要記起各黨派在政綱中有甚麼好提議,相信大部分選民都未必答得出。

  難揀亦要揀理性作抉擇

  社評指,對許多選民來說,他們未必要求準議員對醫療融資、公平競爭法表達清晰的理念,正如美國民主黨員支持奧巴馬,可能只是因為他帶來一股求變的新風氣;然而,在近日的選舉工程中,選民印象最深刻的,是做了名嘴多年的黃毓民,在電視熒光幕前狠批對手,對期待在選舉中出現像美國總統候選人奧巴馬的年輕一代或中產來說,相信會感到相當失望。

  候選人政見差異減少,又缺乏魅力新星,選民要揀投票給誰,或會感到不容易,但難揀又是否應該不揀呢?答案當然是不。香港政治制度正處於萌牙發展,參與投票可以是推動政制發展,所以就算認為難揀,亦可以按個人對社會發展和議會工作的期望,以理性態度揀出作風和理念相近的候選人,行使選民權利投下神聖的一票。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