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朝鮮日報:朝鮮建國六十年 溫飽問題仍未解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9-09 14:35:06  


  中評社香港9月9日電/韓國《朝鮮日報》報道,9日是朝鮮建國60週年紀念日。1948年9月9日,朝鮮在進駐北緯38度線以北的蘇聯軍隊的支持下宣佈成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至今為止,朝鮮政權同韓國政府競爭了60年,但結果卻淒慘無比。

  60年仍未解決糊口問題

  金日成很早以前就做出要讓國民吃上“米飯肉湯”的承諾,但這個承諾始終沒有兌現。外電紛紛報道說,今年朝鮮2350多萬居民中有20%(459萬)要依靠美國援助的糧食度過“共和國建國60週年紀念日”(9日)和中秋節(14日)。朝鮮建國後始終高呼“自力更生”,但卻走到了必須依靠有着“不共戴天之仇” 的美國援助才能延續生命的地步。東國大學教授金龍賢表示:“未能解決糊口問題是朝鮮政權的最大敗筆。”

  剛建國時,朝鮮以日本帝國主義統治時期建設的產業設施為基礎,果斷推行土地改革和產業國有化。雖然因朝鮮戰爭(韓國稱“6.25戰爭”)而變成一片廢墟,但得力于前蘇聯等東歐國家的支援,又在大眾增產運動“千里馬運動”的推動下,朝鮮在60年代的經濟地位比韓國還更有優勢。但是,朝鮮在1967年至 1969年將總預算的30%用作國防費用等,並開始推行以軍事和重工業為主的經濟政策,從而使朝鮮經濟停止增長。再加上社會主義體制本身存在的各種矛盾,朝鮮從1976年開始對西方國家不履行償還債務義務。

  尤其是1974年,被推舉為繼承人的國防委員長金正日,開始強行推進“三大革命紅旗運動”、“70天戰鬥”、“速度戰”等無視經濟理論的大眾增產運動,帶來了過度使用設備和浪費人力等副作用。前蘇聯和東歐地區國家80年代末垮臺後,朝鮮式計劃經濟也停止步伐,90年代中期朝鮮又遭遇自然災害,發生了數十萬人餓死的重大事件。梨花女子大學教授曹東昊表示:“朝鮮領導層至今仍未表現出要通過改革開放養活國民的跡象。這個現實使建國60周年紀念日更加沉悶。”

  從“赤化統一”到“體制生存”

  朝鮮勞動黨黨章中仍然明確指出“要在全國範圍內完成民族解放和人民民主主義的革命任務”,固守對南赤化統一戰略。

  1968年襲擊青瓦台和1983年昂山炸彈恐怖襲擊等事件都源於這種徒勞的野心。據分析,東歐國家80年代後期垮臺,南北之間的經濟差距拉大後,朝鮮內部開始尋求不靠韓國“養活”的方式。金日成在1991年的新年致詞中表示:“應該在誰也不靠誰養活的原則下(中間省略)以聯邦制的方式實現祖國統一。”這也是出於上述原因。

  朝鮮最近使用的維生籌碼是針對美國的“核博弈”。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1993年要求對甯邊核設施進行特別檢查後,朝鮮拒絕這一要求並宣佈退出《核不擴散條約》(NPT),製造了第一次核危機。2002年10月,隨著濃縮鈾(HEU)問題不斷凸現,又發生了第二次核危機,至今為止六方會談仍未找到解決方法。

  現在,西方的關注焦點都集中在“金正日之後的朝鮮”上。很多人主張說,核問題和經濟困境同朝鮮接班人也有所關聯。他們認為,金正日可能是想利用核籌碼使美北關係恢復正常並發展經濟,然後開始全面制定接班人版圖。金日成在自己62歲時的1974年將金正日提名為接班人,但金正日現在已經66歲,而且身患糖尿病和心臟病,卻至今沒有確定接班人。國策研究所的一位研究員表示:“是長子金正男或次子金正哲三代世襲,還是軍方集體領導體制登場?或者至今仍未確定接班人?目前都是未知數。”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