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加拿大遭遇食品危機時,恐慌為何去得快?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9-19 12:59:45  


  不久前,由於受到李氏杆菌的污染,加拿大楓葉食品廠所生產的熟肉制品造成多個省份共29人確診患病,其中至少15人死亡。楓葉食品廠是加拿大最大的食品廠,旗下有4個知名品牌的產品,特許供應各大連鎖超市、便利店和麥當勞等衆多快餐連鎖店。消息傳出,引起舉國恐慌,許多人一時間竟不知還有什麼可以吃的東西。

  然而,恐慌來得急去得也快。盡管由於李氏杆菌潛伏期較長,至今仍有零星病例爆出,各地消費者組織針對楓葉食品廠的法律訴訟也剛剛展開,但社會的緊張氣氛已大大緩解。麥當勞等快餐店再度恢復了昔日的熱鬧,上班族也依舊用三明治和漢堡當早餐、中餐,一如從前。

  危機迅速消解的背後,是政府及有關各方面迅速、有效地應對。

  事件的始作俑者楓葉食品廠,在最初的驚慌失措後也很快作出危機公關應對。8月20日,未等官方通報發出,該廠即開始關閉1家相關廠房和召回相關產品20多個種類,隨後宣布召回相關工廠生產的全部220種肉類產品,行政總裁麥凱恩公開向全國受害者道歉。此後,該廠又陸續召回若干批未受污染但已在消費者中引發恐慌的肉類產品,盡管此舉導致該廠直接損失高達2000萬加元,間接損失不計其數。這種及時、公開的應對,在很大程度上遏止了市場和社會的恐慌,避免一次質量危機轉化為更大的公關危機、社會危機。

  不僅如此,一些并未被點名的、間接使用楓葉產品的廠家,也主動站出來承認并召回相關產品。食品檢驗局、楓葉食品廠等網站上可以查詢到這次事件的詳細信息,每一個召回產品的批號、原產地、出廠日期、銷售範圍均歷歷在目。

  這種看似興師動衆甚至“自討苦吃”的做法,起到了安撫人心的作用。大衆的驚恐和憤怒迅速平息後,自然而然地認為,既然污染信息公示得如此明白,那麼沒在公示名單上的食品,顯然是安全可靠的。

  及時應對和公開信息,是處理食品安全危機的不二法門,加拿大面對“楓葉事件”的反應,應能給許多人以有益的啓示。 (摘自:中國青年報 作者:陶短房)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