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麻生太郎自我評價:出身很好 教養很差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9-22 17:53:32  


麻生在投票。
  中評社香港9月22日電/9月22日下午,經過自民黨國會議員和日本47個都道府縣自民黨聯合會的投票表決,麻生太郎獲得了總計527票中的351票,當選日本自民黨第23任總裁。24日,執政黨將召開臨時國會,衆議院將指名麻生太郎為日本第92代內閣總理大臣。

  自民黨的救命稻草

  中國網消息,174厘米的個子、圓圓的臉盤、嚴肅的面孔、平民的語言、流利的英語、爽朗的笑聲,這就是麻生太郎給人的第一印象。在這背後的一系列標簽包括,出身豪門的皇親國戚、漫畫迷、右翼分子、親美遠華政策的領頭人、“價值觀外交”的始作俑者……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成了日本的新首相。
  
  這是麻生太郎第四次參選日本自民黨總裁。2001年,麻生太郎敗給了小泉純一郎;2006年,敗給了安倍晉三;2007年,敗給了福田康夫。2001年,麻生太郎是羽翼未豐;2006年,是因為小泉純一郎“欽點”安倍晉三;2007年,是因為自民黨最大派別町村派的“複仇”。2008年9月,68歲的麻生太郎終於如願以償。

  麻生太郎失敗了很多次,但是從未退出過政治舞台。2001年參選總裁失敗後,麻生太郎繼任自民黨的政務調查會長,後來在小泉內閣中任總務大臣、外務大臣。敗給安倍晉三後,麻生太郎繼續任外務大臣,後任自民黨幹事長。2007年9月,自民黨在參議院大選中遭遇歷史性失敗,安倍晉三隨後辭職,麻生太郎被認為是“忘恩負義,見死不救”,被自民黨各大派閥聯合抵制,最終導致在和福田康夫的競爭中,選票“雪崩”一樣湧向福田康夫。

  今年福田辭職時,麻生太郎同樣沒有表現出多少“仗義”,但是卻贏了。自民黨已經打完了最後的王牌,麻生太郎是自民黨最後的救命稻草,不想給人看,但是在關鍵時刻,卻必須抓緊不能鬆手。2009年9月之前,日本首相必須解散衆議院舉行總選舉,如果新首相仍然得不到國民的支持,自民黨將丟掉政權。

  現在,讓我們丟掉以前的標簽,看看這個68歲的老人到底是什麼樣子。

  “祖父對我影響最大”

  麻生太郎坦言,他的祖父、日本前首相吉田茂對自己影響最大。在總裁競選中,麻生太郎提出的政權理念是“日本的底力——創造明朗的日本”,他說,“‘日本的底力’,這是祖父常掛在嘴邊的一個詞。祖父為了日本戰後的複興,奮鬥在第一綫,他常常說‘日本人有不可思議的力量,是個有底力的民族。’每次遇到大事,他都會這樣說,所以我記得很清楚。”麻生太郎的祖父吉田茂是日本戰後的第二任首相,頭腦極為聰明,作風專制,被稱為“王莽宰相”,在位時間超過7年,代表政府和美國簽訂了日美安保條約,這是現代日本政治的基石。

  麻生太郎是吉田茂的第一個外孫,因此對麻生極為寵愛。據麻生太郎回憶,小時候,他經常坐在吉田茂的膝蓋上,看著祖父吸卷煙。凑巧的是,1951年吉田茂就任日本首相時也是68歲,和麻生太郎同齡。

  吉田茂在任時并不受記者歡迎,據當時的官邸記者回憶,吉田首相很不喜歡記者。每當有記者接近,他身邊的隨從就會做出“走開!討厭!”的表情,活像趕野外的瘋狗。以至於吉田茂宣布辭職的時候,官邸記者俱樂部裡的記者高興萬分,連叫三聲“萬歲!”。

  從平民到皇親國戚

  中國人常說,三代培養出一個貴族。麻生家族為了培養出麻生太郎,已經經歷了五代人的艱苦拼搏。麻生家族的老家是日本福岡縣飯冢市,他的曾祖父麻生太吉原是連姓氏都沒有的平民(日本江戶時代的平民沒有資格擁有姓氏)。在麻生太吉十幾歲的時候,他們家用錢買來了一個姓氏——麻生。

  麻生太吉精於商業,開始在礦山、煤炭、電力、金融等領域大展身手,建立了巨大的產業,1898年成為日本衆議院議員,後被命為貴族院議員。貴族院是日本明治時代的特有現象,由皇室成員、華族成員和敕令議員組成,其中敕令議員包括多額納稅人議員,主要從成功的商業家中間產生,麻生太吉就屬此類。

  麻生太吉的下一代是麻生太郎(老),麻生太郎就是以爺爺的名字命名。麻生太郎(老)使麻生家族的產業進一步發展,成為日本最富裕的家族之一。

  此後,麻生家族的後代開始向政治轉型,麻生太郎的父親麻生太賀吉當選自民黨衆議員,娶了日本前首相、自民黨創始人之一吉田茂的女兒。麻生太郎完全遵照父親的老路,娶了日本前首相、自民黨第二代領導人鈴木善幸的女兒。

  麻生太郎家裡共有6個兄弟姐妹,排行老大。依靠裙帶婚姻,麻生家族的勢力一步步壯大,三個妹妹分別嫁給了日本相馬產業家族繼承人相馬和胤、日本駐西班牙大使荒船清彥、日本皇室三笠宮崇仁親王的兒子、現在日本明仁天皇的堂弟寬仁親王。依靠家族的庇蔭,麻生太郎成為名符其實的皇親國戚。 


    相關專題: 福田被逼上深秋絕路 日本又換首相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