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國救市將增發國債 中國持大量債券恐貶值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9-25 09:40:32  


 
  於是,海外國債投資者的認可程度,在某種意義上成為7000億救援方案最終能否實施的關鍵。中金公司對持有美國國債海外主體的分析顯示,日本雖然仍是第一大持有國,但是其總體持有量在不斷的減持,而中國作為第二大持有國其總量在不斷的上升,其他諸如南美雖然上半年持有量不斷增加,但是一是其持有總量較小,二是其對於美國出口量正在下降,本身其購買美國國債的需求必然也將下降。而歐佩克國家也成為了美國國債的重要買家,這是由於石油是用美元結算的,因此歐佩克國家持有美元的數量在不斷的上升。由於美國將石油交易用美元結算視作國家的根本利益,因此這種趨勢短期內很難改變。

  “歸根結底,美國能夠成功的擺脫債務危機,最終取決於全球其他國家是否願意為美國分擔一部分債務和實際損失。而對於全球其他國家而言,所得到的好處就是美國這個‘消費大客戶’不會倒下,從而能夠繼續出口本國的商品,使得自身的就業和社會問題不至於惡化。”

  因此,中國和歐佩克對於美國增發國債的態度最為關鍵。

  中國央行資產負債日益嚴峻

  然而,儘管新一輪美國國債發行工作尚未啟動,美國財政部的官員還未來北京遊說,但超量增發後帶來的貶值壓力,可能已經為手握天量美國債券的中國央行帶來壓力。

  官方已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08年6月底,中國外匯儲備總額已達1.81萬億美元,美國債券在其中佔據半壁江山,達9220億美元。而在這些美國債券中,美國國債與“兩房”為代表的美國政府相關企業(GSE)債券,各有約5000億美元和3400億美元。

  對於這些美元債券的風險,國泰君安證券的報告認為,“儘管兩房債券獲得暫時保障,但是美國7000億美元的國債發行必將導致國債收益率下跌。”

  在過去十多年中,中國央行一直在為金融改革的成本“埋單”,同時,金融系統的風險也壓到央行身上。然而,連年的付出,也讓央行的資產負債管理變得日益嚴峻。

  根據國泰君安的統計,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至今,央行累計發放的再貸款約有1.4萬億人民幣(單位下同),其中國有銀行改革剝離不良貸款1.2 萬億,關閉金融機構(如倒閉的信託公司)耗資1400億,後來又耗資數百億關閉多家券商,併為農信社改革發行了再貸款性質的1680億央票。

  此外,為了對衝過剩的流動性,央行不斷發行票據和調高準備金率,並通過強制結匯令外匯資產不斷向央行集聚,由此承擔了大量的利息成本和匯率損失。僅2003年-2008年6月,央票累計利息支出(包括已付和應付未付部分)高達5454億,加上準備金項目累計支出利息2692億,兩項成本合計高達8146億;而自2005年匯改至今,人民幣累計升值15.8%,美元貶值導致損失數以千億美元。

  這些穩定行為的代價是,截至2008年7月,央行資產負債表中總資產膨脹到19.74萬億,自有資本卻只有219.75億。

  這還沒有考慮會計制度的影響。國泰君安表示,央行一直沿用歷史成本法對各項資產進行記賬,會計期末不計提減值準備,也不確認資產溢價,而由於央行資產中的外匯黃金、其他國外資產等具有較高市場敏感性,導致其實際價值與賬面價值很可能不符。

  國泰君安認為,解決當前央行的資產負債問題,無非兩種方案,均有一定弊端。

  其一,發行貨幣彌補虧損,但這必然導致通脹上升,之前的阿根廷銀行的混亂已是明證。其二,則是以財政注資的形式,平衡央行資產負債,但該方案將降低央行的獨立性,從而削弱貨幣政策的獨立性。

  據紐約時報9月8日報道,因中國央行在美國公債和抵押貸款市場的投資價值縮水,中國央行已經開始與財政部就充實其資本金的方式問題進行了會談。

  國泰君安表示,從長遠來看,央行必須調整外匯儲備結構,減少單一貨幣資產配置過多而導致的巨大匯率和投資風險。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雷曼危局 美國金融王國快垮了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