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航天專家:“神七”任務取得多項技術突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9-28 23:29:19  


  中評社北京9月28日電/中國多位航天專家28日晚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成功地實現了“准確入軌、正常運行,出艙活動圓滿、安全健康返回”的任務目標,并取得了多項技術突破。 

  新華網報道,神舟七號飛船自25日21時10分成功發射以來,共飛行2天20小時27分,繞地球飛行45圈後,於28日17時37分安全著陸,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健康出艙,目前身體狀況良好。三名航天員已抵達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28日晚在當地休息,29日上午將返回北京。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王兆耀28日說,整個飛行任務過程中,神舟七號飛船、長征2F運載火箭、中國制造的“飛天”艙外航天服和從俄羅斯引進的“海鷹”艙外航天服,以及“天鏈一號”中繼衛星和船載終端,性能優良,工作正常,為航天員的多天在軌飛行,特別是出艙活動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飛行任務組織指揮科學嚴密,飛行控制中心和陸海基測控系統精確實施了測量、天地通信和控制,著陸場系統快捷高效地組織了航天員搜救和飛船回收。 

  王兆耀說:“俄方專家對‘海鷹’艙外航天服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中俄兩國在此次飛行任務中的成功合作,為雙方下一步開展更深入的合作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系統總設計師、中國科學院院士顧逸東說,伴飛衛星試驗作為載人航天應用方面的一項新技術試驗,迄今為止進行得非常成功。地面系統同時對兩個飛行器的軌道控制進行指揮、組織以及軌道預報等基礎性工作,這對今後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具有很重要的借鑒意義。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副總經理袁家軍介紹,火箭系統經過三年多的努力,采用了新技術抑制火箭飛行初期的振動,大大提高了航天員的飛行舒適性,這從三名航天員在飛船發射中招手的細節裡得到了證實。 

  另外,神舟飛船的軌道艙首次增加了“氣閘艙”功能。袁家軍說,這個氣閘艙兼顧了儲物艙、工作艙、氣閘艙、軌道艙四項功能,“把這麼多功能組合在一起,中國首次研制、首次飛行就獲得了成功,我們感覺非常滿意。”


    相關專題: 神七升空 中國人首次太空漫步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