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報:林芳郁與杜正勝下場迥異 讓人感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0-02 10:02:46  


  中評社香港10月2日電/台灣聯合報今天發表社論說,要幫林芳郁“平反”並不容易,畢竟他自己決策反覆,又未能清楚說明政策轉變的邏輯。但在歐盟及紐西蘭相繼宣布三聚氰胺檢測標準後,林芳郁訂出的二點五PPM卻不再是笑話一則,而是相對合理的執行標準。林芳郁為了一個誠實的決策下台,除暴露“劉內閣”未能面對民粹壓力,也反映了台灣社會的急躁和淺碟。

  林芳郁被當成第一顆犧牲的棋子,顯示了“劉內閣”的心虛和手拙;若比起陳水扁時代表現蠻橫、荒誕卻始終屹立不搖的教長杜正勝,兩個政府作風差異之大直如天壤。兩相對照,政務官的曲直良莠,已全然沒有判準可循。

  社論指出,陳水扁任內,杜正勝可謂是最滋爭議的“閣員”。在職務表現上,他經常撈過界發表與己無關的政治謬論,更用政治教條扭曲教育價值;在私人言行上,他當眾挖鼻孔、打瞌睡、縱容其子濫用官舍,毫無忌憚;在社會形象上,他失德失態卻不反省,反而一味硬拗,讓父母擔心不知如何教育子女。然而,杜正勝從台北故宮院長到“教長”歷經六任“閣揆”,地位始終鞏固;即使在陳水扁敗象已露之際,民進黨“立委”點名他該下台,他仍隨扁政府撐到最後一刻,成為最長命的“閣員”。

  杜正勝被綠營視如瑰寶,除反映扁政府的施政哲學,也折射了民進黨的幫派性格。試想,若是一個現代化政黨,怎麼會容許政務官長期奇言異行而不加以糾正或撤換?若是一個民主政黨,怎麼可能完全不顧社會觀瞻,卻將離經叛道官員當成本黨的英雄人物?從這個角度看,如果說杜正勝以其奇特的綠色忠誠拴住了扁政府,那麼,陳水扁綁架民進黨不正出於同樣的邏輯嗎?一個歃血為盟的幫派組織,才會存在這種“私忠”的潛規則。

  社論指出,相對於扁政府死硬的幫派性格,林芳郁的命運,就是馬政府“懦弱的專業主義”下的犧牲品。林芳郁的錯誤,在於他變更了決策標準,卻又無法向社會清楚交代變更的緣由,這是他致命所在。其實,林芳郁若是個狡猾的官員,他大可將儀器檢測不出來的部分視同“零檢出”,在行政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就過關了。但作為一個不失良心的衛生官員,林芳郁不想含糊了事,而意圖將科學與事實間的出入作個釐清。可惜,他的誠實,被混淆是非的在野黨及綠色名嘴譏為“人不如豬”,被方寸已亂的執政黨說成“青天霹靂”,被失去信心的民眾罵到臭頭。

  在整起事件中,讓人惋惜的不只是林芳郁的去職,而是社會對理性的缺乏包容,以及對科學的缺乏信心。事實上,三聚氰胺若是人工添加,其驗出成分往往是器皿溶出量的千百倍,兩者危害自不可同日而語。從歐盟訂出的二點五PPM和紐西蘭的五PPM,說明林芳郁的標準有其科學根據。再說,過去廿多年,台灣生產及輸出了不知多少“美耐皿”產品,這個名稱不僅是以三聚氰胺的英文melamine命名,而且是以它為原料製成;何況,台灣許多店家至今也仍在使用這種餐具供客人食用。如果不能把大陸毒奶和美耐皿作出區隔,台灣毒奶風暴難以停歇也就罷了,它還會禍延許多無辜小吃商販,對社會經濟造成嚴重衝擊。可惜,許多政客卻陷溺於“眼不見為淨”的自欺。

  林芳郁一百二十九天的短命“閣員”生涯,比起杜正勝八年的屹立不搖,兩人迥異的下場,映照兩個政府強弱極端的施政風格,讓人感慨。扁政府的強橫硬拗固令人厭憎,馬政府的遲鈍軟弱亦令人難耐。

  回顧當年SARS風暴,台灣也曾因充滿未知而陷入驚恐;直到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科學報告,人們才得以從口罩危機解放。這次毒奶風波,讓我們學會了尊重科學理性嗎?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