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麥凱恩士氣低沉 寄望“十月驚奇”扭轉劣勢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0-03 16:29:58  


美國情報界消息人士警告,賓拉丹與開打恐怖份子恐再度作亂—此一潛在“十月驚奇”,或將有利於具備豐富國安經驗的麥凱恩。
  中評社香港10月3日電/二○○四年十月底總統大選投票前最後一個週末,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克里志得意滿,深信自己終將擊敗尋求連任的共和黨總統布什,入主白宮。當時,克里在三場電視辯論中表現優異,自認已憑藉個人豐富軍事與外交經驗,說服選民他才是結束伊拉克戰爭的最佳人選。

  美聯社報道,豈料,“開打”恐怖組織首腦賓拉丹以“十月驚奇”之姿,透過錄影帶出面放話,鞏固美國選民對反恐戰爭的支持,進而導致大選結果翻盤。

  ○四年十月 賓拉丹放話 大選翻盤

  而今,時序邁入二○○八年總統大選投票前最後一個月,迄今依然深信自己是因為賓拉丹而與總統寶座失之交臂的克里認為,他個人的慘痛經驗對兩黨總統候選人—民主黨奧巴馬與共和黨麥凱恩,皆極具啟發意義。克里說,選情愈是緊繃膠著,選前突發事件的衝擊便愈大,會“讓你措手不及,無暇回應或扭轉頹勢。”

  從共和黨國務卿基辛吉在一九七二年總統大選前一個月宣布越南“和平在握”(共和黨尼克遜對民主黨麥高文,尼克遜獲勝),到二○○○年總統大選投票前曝光的布什酒駕紀錄(共和黨布什對民主黨戈爾,布什獲勝),總統大選投票前夕突然發生的大事—“十月驚奇”,在在展現其撼動甚至扭轉選情的強大威力。克里說,民調顯示,賓拉丹錄影帶徹底扭轉選前最後五天的氣勢;當時並無其他干擾事件,他們眼睜睜地看著民調數字凍結,然後開始往下掉,只因賓拉丹讓選民想起九一一。

  十月驚奇一詞 源自伊朗人質事件

  “十月驚奇”一詞源於一九八○年總統大選,伊朗伊斯蘭教激進份子在投票日一年前闖入德黑蘭美國大使館,並挾持多名美國人質。尋求連任的民主黨總統卡特致力救人,共和黨候選人列根陣營則對人質獲釋將提振卡特選情深感憂心,甚至私下與伊朗談判確保人質不會在選前獲釋。

  美國人質確實未在選前獲釋,列根在一九八○年十一月擊敗卡特當選,五十二名人質則在隔年一月雷根宣誓就職當天獲釋。稍後。至少有三本論及該主題的書籍以“十月驚奇”為名。

  今年驚奇 佩林凸槌?賓拉丹攪局?

  近三十年後,即使才剛邁入十月,“十月驚奇”的陰影卻已籠罩雙方陣營。例如,奧巴馬早已和發言不當的牧師好友切割以撇清關係,麥凱恩副手佩林的徇私調查則被嘲諷其結果足以演變為二○○八年版的“十月驚奇”。

  在此同時,美國情報界消息人士警告,賓拉丹與開打恐怖份子恐再度作亂—此一潛在“十月驚奇”,或將有利於具備豐富國安經驗的麥凱恩。至於能造福始終強打經濟議題的奧巴馬的“十月驚奇”,則已隨著九月爆發的美國金融危機提前到來。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美國2008總統大選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