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摩根大通在年初收購貝爾斯登,成功地將貝爾斯登的“好資產”納入錢袋,顯然是華府救市行動的首位受益者。 |
中評社香港10月6日電/正當雷曼、美林和華互等大行相繼出事,美國銀行、摩根大通和高盛等卻趁低吸納,收購廉價資產,大大擴充業務。金融海嘯對贏家而言,說不定只是史上最大的併購派對的開始。
低價吞併弱勢銀行
美國銀行早前以換股方式收購美林,將全美首屈一指的投資銀行業務納入手中,加上近年積極擴充物業市場等業務,美銀已儼然成為全球最大的金融服務業機構。美銀股價在第3季的股價表現良好,對比上季升近5成,可說是第一大贏家。
摩根大通在年初收購貝爾斯登,成功地將貝爾斯登的“好資產”納入錢袋,顯然是華府救市行動的首位受益者。上月底,摩通更只花了19億美元(約148億港元),就將華互銀行多達1,883億美元(約1.4萬億港元)的存款據為己有,令摩通成為龐大儲蓄銀行。
獲得華府批准成功轉型為商業銀行的高盛,除了能隨時獲得聯儲局資助外,更能像摩通一樣四處尋找低價資產。而富國銀行亦正式就收購美聯銀行一事,與花旗銀行展開爭奪戰。從這些大行身上看到的,金融海嘯成為趁低吸納擴充業務的好時機。
各行業贏家一覽
金融業贏家﹕美國銀行、摩根大通、高盛、富國銀行、會計師樓、拍賣行
飲食業贏家﹕快餐店、薄餅外賣店、茶餐廳等大眾化食肆
零售業贏家:廉價超市、二手商店
其他贏家:低消費替代品如單車、廉價旅行社、當舖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