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後中國經濟不會蕭條
記者:不少人根據前幾屆奧運會後主辦國經濟狀況的變化,認為奧運後經濟衰退是個魔咒。您認為奧運會給中國帶來哪些重大影響?奧運後中國經濟走勢會怎麼樣?最嚴峻的問題是什麼?
林毅夫:北京2008年奧運會之後,中國經濟不會出現蕭條。跟其他舉辦奧運會國家的經濟規模比較起來,中國的經濟規模要大了許多。2007年中國經濟規模為3萬億美元,與雅典奧運會舉辦國希臘相比,中國的經濟規模是希臘的16倍。所以,北京奧運會的投資數目雖大,但跟中國龐大的經濟規模相比,這些投資并不多。
對於中國經濟走勢,我一直持比較樂觀的態度。我認為中國還具有很大的產業升級空間,後發優勢很大。考慮到中國儲蓄率又比較高,外國投資還不斷湧入中國,中國是世界最好的市場,也是最好的出口加工基地。中國政治經濟都相對穩定,我想,即使在世界經濟增長放緩的情況下,中國維持8%-9%的增長速度,應該是沒問題的。
中國面臨的最嚴峻問題是收入分配問題。雖然總體收入增長很快,但是城鄉差距、人均差距很大,這個問題不解決,可能就會成為一個社會經濟問題。這個問題確實必須面對,這樣我們進入中等發達國家以後,才能真正抓住發展機遇;而不是像一些國家進入中等發達國家以後,由於社會內部的矛盾,出現“拉美化”現象,各種危機隨後不斷爆發。沒有一個穩定的社會,就不可能有經濟的快速增長。
我認為,目前主要的問題就是怎麼樣將改革遺留的問題解決好,在一次分配問題上如何達到公平和效率。過去我們常講,一次分配注重效率,二次分配注重公平,其實真這樣做,既不能達到效率,也不能達到公平。
中國為發展中國家樹典型
記者:美國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伯格斯坦認為,隨著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的崛起,世界經濟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您怎麼看這個命題?您認為中國將在世界經濟中發揮何種作用?
林毅夫:隨著發展中國家經濟比發達國家以更快速度增長,差距就會縮小,這是必然的結果,每個國家與世界經濟的相對比重也就發生變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占到世界經濟比重的一半,現在大概30%左右。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國,在改革開放剛開始時,只占世界經濟的2%,現在大概5%(按購買力計算,大概占10%),這也是中國發展的必然結果。
中國經濟的發展,對世界影響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隨著中國經濟規模增大,中國與世界經濟的相互影響也越來越大,中國經濟增長越快,對世界經濟貢獻就越大。如果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經濟規模占世界的10%,經濟增長速度10%,那就等於為世界經濟增長貢獻了1個百分點。當然,外部世界對中國也會有不少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