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讓中國活躍起來的決定性一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0-12 18:23:35  


 
  “改革開放30年進程可概括為四大歷史段落”

  記者:改革開放是一個波瀾壯闊、豐富生動的偉大進程,您能否簡要梳理一下這一進程的歷史脈絡?

  鄭必堅:圍繞解放思想、解放生產力這條主線,可以把這段歷史粗略概括為頭四年、中間兩個十年和最近六年,這樣四個大段落。第一大段落,從1978年到1982年,是“撥亂反正和改革起步的四年”。其在“解放生產力”上的顯著成效,就是農村經濟活躍起來,短短三到四年就初步解決了中國人的溫飽問題。第二大段落,從1982年到上世紀90年代初,是“開始全面改革,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本道路、基本路線並大膽探索改革目標的十年”。其在“解放生產力”上的顯著成效,就是出現了“隔幾年上一個台階”式的加速發展時期,城市經濟活躍起來,對外開放由點到線再到面,鄉鎮企業異軍突起。

  記者:從這時起,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中國經濟社會又面臨著新的考驗和挑戰。

  鄭必堅:對。第三大段落,從1992年到2002年黨的十六大之前,是“經受住政治和金融風波考驗而更加堅定奮進,有系統地確立指導理論、基本綱領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目標,實現改革開放新的歷史性突破的十年”。其在“解放生產力”上的顯著成效,就是在1992年到1996年年均增長12.1%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內需,克服亞洲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同時使國家計劃管理由指令性計劃向指導性計劃轉變,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新格局逐步形成。集中到一點,就是經過這一段落的持續改革和發展,中國總體上進入小康社會。

  第四大段落,也就是從2002年以來這最近6年以至今後,乃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進一步明確界定當代中國和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方位,更高地舉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開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六年”。其在“解放生產力” 上的顯著成效,就是21世紀頭7年經濟總量保持兩位數穩定增長,國民經濟基礎設施和國有經濟重大項目上了新的大台階,人民生活也上了新的大台階,並且在加快發展的同時更加關注公平正義,進入了一個以更高自覺致力於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和平發展,同時全面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並使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改革更加協調推進的嶄新階段。

  記者:您這樣的劃分令我們耳目一新。在我們這樣一個人口眾多、國情複雜的大國,是怎樣做到30年一以貫之、旗幟鮮明地堅持解放思想、解放生產力這樣一種境界的呢? 

  鄭必堅:我認為,這里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就是中國共產黨在改革開放30年中所獲得的馬克思主義偉大新覺醒。也正是在這樣的進程中,中國共產黨獲得新覺醒而與時俱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進到新的境界。直到黨的十七大,達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三個一”的統一認識:一面旗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一條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一個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從而為我們開闢了更加廣闊的實踐和認識道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