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陸以正:1929與2008有何不同
http://www.CRNTT.com   2008-10-13 07:59:02


  中評社香港10月13日電/中國時報今天發表陸以正的文章,指出從美國開始的金融風暴席捲全球,已至無法收拾的地步。不止美國,全球各國從經濟學家到普通老百姓都在問:這場好似雪球下山,愈滾愈大的經濟危機,已經證明世界任何國家都不能倖免。它與一九二九年美國經濟大恐慌(the Great Depression)相較,有哪些不同之處? 

  七十九年前同樣席捲世界的經濟崩盤,始自那年十月廿四日,史稱“黑色星期五(Black Friday)”。究竟延續多久,經濟學家各有不同理論。有的將一九三二年小羅斯福總統(Franklin D. Roosevelt)推行新政(The New Deal)定位為轉機的關鍵時刻;也有人將一九三七年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看做美國經濟真正復甦的起始點。 

  不管何時終止,經濟大恐慌一開始,執世界牛耳的紐約股票市場就暴跌卅%,此後幾年更連續下跌,慘不忍睹。投資者血本無歸,沒人敢再花錢,其後果是從農產品到汽車的價格都暴跌。究竟是自由市場機制失靈,還是政府措施不當,經濟學家的論戰至今仍無定論。 

  這場風暴直拖到一九三三年,美國失業率仍高達廿五%。銀行業早就撐不住了,僅一九二九到次年十月的一年間,有七四四家銀行倒閉;經濟大恐慌即使只以四年計算,此期間美國總計有九千多家銀行倒閉,存戶所受損失高達一千四百億美元。要知道那時六百元就可買一輛福特牌汽車,一千四百億簡直是難以想像的天文數字。 

  拿一九二九和今天的金融制度對照比較,不同的地方可多了。首先,那時一名美國人破產,受影響的只有他本人與家屬,和給他房屋或汽車貸款的當地小銀行。現在的金融業絲絲相扣,牽一髮而動全身。“兩房危機”導致雷曼兄弟投資銀行破產,其餘從高盛(Goldman Sachs)到美林(Merrill Lynch)全部受到波及。儘管布什總統不斷出面喊話,國會破例在休會後周末仍舊集會,通過八千億美元緊急法案,許多人認為可暫時鬆口氣了。然而全球市場不理不睬,繼續下跌,已非美國或任何一國所能控制。 

  台灣大前天正逢雙十節日,股匯市都休假,因而逃脫一難。但據跑財經金融的記者透露,兆豐金控受股市影響,九月一個月虧損了九十三億元,郵政儲金匯業公司也賠了六億台幣。十月十日各地股市收盤:美國道瓊(Dow Jones)工業指數跌了四五一.九六點;日本有九十八年歷史的大和生命保險公司宣布破產,連累日經指數狂跌九.六二%。香港恆生指數也掉了七.一九%。向來穩健的新加坡和名列金磚四國的印度,也都陷入經濟危機。 

  歐洲受創更重,冰島銀行破產後,英國火冒三丈,兩國幾乎走到斷交邊緣。僅十月十日那天,西歐受紐約影響,各國股市全部應聲下跌,幅度從百分之七.五到八.八不等。歐洲向來以歐盟費四十幾年達到經濟統合,且能使用歐元(Euro)自豪,現在才發現縱然歐洲有了中央銀行(European Central Bank),仍難逃脫世界性的金融風暴。 

  美國非主流派的經濟學家已經指出,導致今天亂局的主要原因,正是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學派自由經濟過度發展的反彈。而助紂為虐的則是衍生金融產品(derivatives)坐著全球化快車,迅速進入各國造成的後果。 

  國際貨幣基金(IMF)上星期發布的全球經濟預測,坦白承認當前存在著“世界經濟嚴重下滑(serious global downward spiral)”的危機。它說,這是一九三○年以來“最危險的金融震撼(most dangerous financial shock since 1930s)”,世界各主要經濟體“至少在明年中以前不可能有成長”,最早要到明年下半年。才有逐漸回春的可能。IMF執行長Dominique Straus-Kahn宣布,他願意對任何急需援助的國家伸出援手,並且已經派專家趕往冰島調查所需,避免冰島政府正式破產。 

  原定明天才舉行的G-7財政部長會議,為防堵各國銀行連鎖倒閉,提前改在十一日在白宮開會,布什總統親自主持,表示感謝。除世界銀行行長與IMF執行長外,金磚四國的財長也被邀,商討應付空前金融危機之道。我們不必懷抱太高的希望,因為沒有任何仙丹靈藥,能使這場方興未艾的風暴衝擊,在短期內消失於無形。 

  台灣也不必悲觀。正如馬英九在雙十節說,台灣經濟基礎良好,政府將以鬆綁促成制度改革,以重建強化經濟體質。臺灣遭受這場金融風暴的程度一定會比鄰近各國為輕,恢復也應該比他們更快。


    相關專題: 百年一遇 金融海嘯席捲全球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